如果俄罗斯敢向印度提供苏-57,中国完全可以采取这几种应对措施,限制俄罗斯苏-57的出口。 苏-57的许多电子元器件其实来自中国,中国如果真的受到安全威胁,完全有理由通过加强出口管理,调整核心元器件的供货政策,对苏-57的生产和维护形成实际影响。 哪怕不彻底断供,只要限制一些关键部件,印度这批苏-57的生产就可能遇到卡脖子的风险,后续维护难度也会大为提高,俄罗斯的战机一旦有了自己解决不了的供应链问题,就会失去不少吸引力。 中国还可以通过自身战机装备加快提升来削弱潜在威胁,可以根据局势变化,把自家的隐身机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像歼-20、歼-31这样的新一代战机,现在研发和列装速度一直在提升。 如果印度真有苏-57了,中国完全可以在西部、南部等相关方向加快部署,形成绝对的反制应对压力,再加上国内在雷达、电子战、反隐身技术上的持续进步,苏-57未来哪怕出现在边境附近,也很难真的在实战中讨到便宜。 作为安全领域合作密切的伙伴,中俄之间一直对于敏感军售秉持一定默契,中国可以通过各类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就此问题和俄罗斯开展沟通,强调自身的合理安全关切。 俄罗斯也未必希望看到和中国的合作关系因此受到损害,过去在类似问题上,俄罗斯也曾顾及中方利益,对敏感装备的出口做过自我约束,即使俄方最终提出转让,也能争取到只转让“降配”或者技术阉割后的型号,而不是直接全面解锁性能。 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加快自身创新才是最有力的应对措施,中国这几年在新一代雷达、电子对抗、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投入不断加强。 即使印度真能搞到苏-57,未来中国也有足够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同步推出针对性更强的新一代装备,其他配套手段,包括反隐身雷达、定制化拦截导弹等,也都可以越做越精细,让对手即便买来新型战机,也难以换来所谓的“压制优势”。 印度军队曾在武器采购上屡屡遇坑,从维护成本到技术升级,总免不了抱怨俄方售后或装备缩水,苏-57即使武器系统再先进,交付后如何维护、升级能否及时到位、能不能获得全技术文件,这些问题都困扰着印度军方。 中国还可以通过向外部释放相关信息、展示自身防区优势,让更多国家看清苏-57出口配套体系的问题和短板,这样一来,印度花大价钱买的先进装备,真实战力真的未必能达到预期,也未必能为印军带来多少信心。 美印关系现在越走越近,美国也在各类防空反隐身装备领域对印度展开渗透,印方其实对苏-57时常“又爱又怕”,既希望买到先进武器,又担心和俄罗斯捆绑得太紧,让美国不高兴。 过去印度就因为对俄印五代机合作项目的性能不满,曾经直接“退群”,如此看来,俄罗斯虽然急着找买家,但真要卖得好还需要综合考量升级、服务、国际合作的现实变量。 中国则可以不断优化与周边关系,联动影响俄罗斯重要决策,让俄印合作步伐始终难言一帆风顺。 “苏-57现身中印边境”造成的安全压力,其实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大,中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用更成熟的体系应对,确保边境守控和区域主导权不中断。 装备引进永远只是临时手段,真正的战略主动权,从来都属于那些能自主创新研发并持续升级优势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