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籍华人表示:“中国人不要太高看自己,连菲律宾这种小国,都敢针对中国,而中国却只会口头抗议” 菲律宾虽然在军力和体量上与中国不可同日而语,但它背靠美国等西方大国,有强力盟友兜底,美国和菲律宾之间的《共同防御条约》早在上世纪就签了。 2024年初美国官方还专门重申这个承诺,意思是说如果菲律宾在包括南海的区域遭遇武力攻击美国也会出面帮忙,不仅是美国像日本等国也不断拉近与菲律宾的防务合作,还给菲律宾、越南等南海沿线国家提供了不少设备和资金支持。 菲律宾即使自身力单势孤,也总有强大的盟友助阵,这就是它敢于在风险地带反复挑衅的底气所在。 中国在这些摩擦中态度温和经常只是发布声明或进行外交抗议,不主动升级事态,这种“口头抗议”常常被误读为无能,其实和中国国家层面的整体战略有关系。 中国要维护的并不仅仅是跟一个小国的争端结果,还有更广泛的地区稳定和发展需要,南海周边关乎国家安全,也是经济命脉所在,一旦把局势激化、动用武力多国介入,局面变得不可收拾,对所有国家都不是好事。 中国采取的是低调管控、海警执法、外交斡旋这些方式,稳住局势的同时不让别人轻易抓到把柄,至于岛礁维护、海洋资源开发,这些中国其实一直在实际推进,包括常态化巡航、工程建设、联合执法等,这些都没停过,只是没被渲染成“强硬对抗”。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视的事实,中国和菲律宾在南海不止有主权争议,渔业、能源、航道等利益交错,相关各方都不想把地区推向极端,很多类似“对抗性”事件只是执法层面的摩擦。 两国即便交涉激烈,还是会留有余地避免彻底翻脸,中国背靠强大的军事和经济,真要正面较量,菲律宾根本不是对手,但理性克制才是更优选,很多人觉得中国这样是“绥靖”,其实更是对长远利益的权衡:世界不是靠冲动解决问题的,更不能中了对方激化局势的圈套。 国际舆论战也是菲律宾不断叫嚣的重要原因,美国等国家在南海事务上一贯支持菲律宾及相关小国,动不动就指责中国“胁迫邻国”,主动制造舆论压力。 菲律宾每次和中国发生摩擦,很容易在国际媒体上呈现“弱者抗强权”的印象,吸引同情和声援,这时候中国再出手反击很容易被描绘成“以大欺小”。 关联的数据都很容易查到,无论是中国海军的规模、现代化程度,还是常态化巡航的频率,都远胜菲律宾,但中国在行动时始终保持有限度、点到为止,这不仅关乎实力也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社会内部一些人出现自我怀疑甚至情绪化的声音,跟外部舆论长期抹黑也有很大关联,美国等一些国家在国际机构和媒体不断炒作中国“负面形象”,让不少国人觉得中国“处处被针对,正面回应不够”。 中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的被动受气者,对南海等争议热点的控制方式讲求稳健和大局,不轻易让外部势力趁乱插手,中国在大多数时候,采取协商、警告、防控和应对等组合手段,现实中没有吃亏,反倒持续扩大自己在南海的影响力。 面对南海这种复杂局面,光看表面容易产生错觉,中国不是没有能力只是选择大国应该有的担当和方式,被个别极端言论左右,既不符合现实也容易低估中国维护权益的综合实力,比的不是谁更冲动,而是谁更能掌控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