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身边事# 【广州:“无牌‘电鸡’少了,头盔佩戴率高了!”】“经过交警对电动自行车违法乱象的持续治理,感觉交通秩序一天天在变好。现在路上无牌‘电鸡’少了,戴头盔的多了。”家住陈家祠地铁口附近的陈女士,向记者分享了她的感受。
去年12月30日,《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正式实施。以此为抓手,广州交警持续推出多项治理举措,加大整治力度,完善交通出行设施,为十五运会营造安全、有序、顺畅的城市道路交通环境。
如今,电动自行车新规实施满半年,成效如何?日前,记者梳理了相关治理举措并实地走访了市内多个路段,一探究竟。
5月26日,记者走访黄村地铁站时,曾见周边电动自行车停放杂乱,不少车辆未挂牌。随着地铁口周边无牌车整治的推进,7月10日记者再次回访时发现,通行和停放秩序得到改善:电动自行车大多停在划线区,无牌、拆牌现象少见。一位在此停车的市民表示:“交警加强执法后,无牌车明显少了。”
随着整治范围扩大,变化还延伸到了主干道周边。7月10日,记者走访中山七路与康王北路交叉口附近看到,主干道停车区内,电动自行车大多悬挂号牌。执勤交警仍在现场巡查,对个别无牌或涉嫌非法改装的车辆依法查处。
家住附近的陈女士对变化感受明显:“以前‘电鸡’乱停乱放,有的都挤占盲道了,整治后停放有序多了,无牌车也少了。”她认为整治无牌车很有必要,否则出了事故难追责。
除了现场执法,广州交警还通过电子抓拍设备依法取证,提高执法效能。以解放大桥北往南上桥位为例,安装电子抓拍设备前,电动自行车车主违规驶入现象频发;设备启用后,该点位交通违法率显著下降77%。
打击非法改装同样未曾松懈。针对一批涉非法改装电动自行车的店铺和个人,6月30日,广州交警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集中打击收网行动。当天,成功抓捕目标对象60人,刑事拘留10人,查处违规销售店铺28家。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