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头条号讯(记者陶颖)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晴雨表”,更是企业成长的“沃土”。西安市生态环境局临潼分局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重头戏”,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用一系列暖心举措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让绿色发展的底色更亮、动能更足。
提前介入把服务“做在前面”
“项目还没动工,环保指导就先到了,这种‘上门服务’太给力了。”这是不少企业在项目前期感受到的贴心。临潼分局深知,建设项目的环保合规性,从源头把控最关键,因此,主动将服务端口前移,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就“主动敲门”,为企业提供全流程的政策解读和技术支持。
了解项目概况、工艺路线、选址意向……工作人员会从环保角度提前给出优化建议,帮企业规避潜在风险。比如在西安银桥乳业科技有限公司临潼中央工厂设备更新改造项目中,临潼分局全程指导企业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表编制,让项目在环保合规的前提下加速推进;西安市新龙包装有限公司购置水性印刷机时,也是在临潼分局的政策咨询服务下,顺利完成环评手续,实现了绿色生产设备的快速落地。
部门联动让审批“跑出加速度”
项目落地,审批效率是关键。临潼分局打破“单打独斗”的模式,积极加强与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资规、水务、林业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健全协同工作机制,让“联评联审”成为项目推进的“加速器”。
不久前,临潼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衔接会顺利召开,各部门坐在一起“会诊”,明确了规划与单个项目环评的衔接要点,为后续项目审批节省了大量时间。此外,在零口街道小城镇建设提升项目、代王街道2025年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临潼分局主动参与前期协调,和多部门合力解决环保审批中的难点问题,让项目得以快速落地开工。
“以前审批要跑多个部门,现在各部门‘拧成一股绳’,审批流程更顺了,项目推进自然更快。”企业负责人的感慨,道出了部门联动带来的实效。
普法赋能助企业“行稳致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已审批落地的项目,临潼分局没有“一批了之”,而是持续跟进,通过上门指导、普法宣传,帮助企业提升环保管理水平,培育合规文化,助推绿色转型升级。
工作人员走进陕西水之龙新型管道有限公司,不仅现场指导企业规范厂区环境管理、完善污染防治设施,还结合案例讲解生态环保法律法规,让企业负责人明白:“环保不是负担,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通行证’。”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加入绿色发展行列,从“要我环保”转变为“我要环保”。
从提前介入的“源头把关”,到部门联动的“效率提升”,再到持续赋能的“长效管理”,临潼分局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跑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