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将打破常规、抢跑未来?谁能想到,福建舰还没正式服役,它的“年轻搭档”四川舰就已经挂满旗帜、挡焰板竖起,摆出了一副“准备出海”的架势。这艘全球首创配备电磁弹射系统的两栖攻击舰,舾装仅7个月就冲刺海试,速度远超常规。 四川舰,也就是最新的076型两栖攻击舰,身上的亮点非常突出,它采用了比同级别舰艇更大吨位、更宽直甲板和双舰岛结构,让舰体整体看上去就非常有气势,而且它还率先配备了电磁弹射和阻拦系统,这个装备本来是在航母上才有的,现在首次用到两栖攻击舰上。 这么一来,四川舰的作战用途就大大拓展,从传统载人直升机和倾转旋翼机,转向以无人机为主的新模式,更快节奏、更高强度的起降能力,为无人侦察、打击乃至电子战任务的批量编组提供了基础。 在新的两栖任务中,四川舰不只是投送登陆部队和载具,同时还能充当大型无人作战平台的“母舰”,协助实现更为复杂、精细的信息化与远程对抗能力。 无人机群不间断地执行搜索、突击、压制,以及空中数据中继,让整场海战节奏和攻击模式变得更加立体。 四川舰的“电弹+无人体系”一旦形成批量应用,将给未来区域冲突环境下的解放军海军提供极大的主动权。 四川舰从下水、舾装到进入海试阶段只用了七个月,放在国际上来看非常罕见,很多国家同吨位级别的战舰,往往是舾装和调试环节做足一年半载的铺垫,这种快节奏背后,除了造船工厂的现代化、自动化程度加高,也是中国整体军用造船体量和效率不断提升的直接表现。 过去几年,中国军用、商用船舶领域一直处于“世界第一梯队”,相关企业的高配合度和强大的供应链效率,为军用舰船的量产和升级提供了可靠保障,可以说四川舰的“冲刺提速”其实已经变成了中国军工的新常态。 舰艇更新换代快、科技含量提升只是一个侧面,更大的意义在于作战理念和装备体系的“换道超车”。 福建舰实现了中国航母从滑跃起飞到弹射起飞的跨越,四川舰则直接搭载无人作战体系,用电磁弹射把无人机集群送上天空。 两者合力带动着中国海军弯道赶超,不再只是模仿,而是结合自己的需要,打造出适合现代战争、尤其是信息化、智能化、无人化趋势下的新海上力量。 这种集成化、创新化的设计思路,正是新时代海战的核心,传统的海上冲突可能是水面舰艇和潜艇之间的交锋,如今则更强调作战体系的高度融合,远程探测、智能指挥、无人集群作战、电子战一体推进。 随着福建舰和四川舰的陆续列装,中国海军建立起“弹射航母+两栖攻击舰+无人平台”的全新组合,期待在“量”和“质”上全面突破,这不仅会影响自身区域威慑和远海护航能力,也会给国际未来军事技术竞争设下新标杆。 福建舰和四川舰的“前后脚”登场,彻底打破了外界对中国海军传统观感,短短数年里,中国不断刷新着舰艇建造的纪录,也一步步把海军现代化推到了全新水平。 四川舰的电磁弹射和无人机操作能力,不只是技术层面的迈进,更是未来海战想象力和战术实践的拓展。 随着这类舰艇批量服役,中国有望实现远洋编队的体系升级,更加灵活地应对多样复杂的海上安全挑战。 全球目光无疑将在每一次中国新舰升旗试航时,见证属于这个时代的“中国速度”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