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太空格局这盘棋,美国这步,确实下歪了。 最近马斯克被五角大楼“技术性切割”的事闹得挺大,表面看像是环保组织突然觉醒了,指控他的火箭计划破坏海洋生态,搞得一个原本正起飞的“火箭快递项目”戛然而止。可真要这么简单,美国的军工怎么可能因为几句“珊瑚礁危机”就主动收手?这里面的猫腻,多得像是星链的卫星数。 先说个“正经例子”——SpaceX原本跟美国太空军搞了个高机密的火箭物流项目,说是能把85吨装备用“星舰”一小时内送到全球任何地方。你听听这描述,是不是哪儿出事,午饭前还在得州的步兵连,下午就能出现在台海,和PLA玩命?美军不是开玩笑的,这套操作本来是奔着“极限快速部署”去的,结果被“环保组织”卡死,说你在太平洋的约翰斯顿环礁发射火箭,会破坏当地生态。 但你再看这个发射场——当年美国在这地儿试过核弹,扔过化武,哪样不比发火箭更毒?几十年没人管,现在突然为了生态保护暂停项目,这不是扯嗓子唱环保,这是有人在拎着政治锤子往SpaceX脑门上砸。 而这个时间点也很诡异。马斯克刚宣布要搞“美国党”,就跟特朗普正面撕破脸,然后SpaceX这边的军方订单立刻就出问题,“火箭快递”被砍,星链卫星计划也被冷处理,还传出“金穹”系统改用所谓的MILNET秘密计划——但供应商还是谁?还是SpaceX。 也就是说,一边说要切割,一边还得靠他干活。这操作,有点像前台骂人,后台还在给对方打电话说“兄弟别介,你那卫星能再加急点不”。 这个戏剧性转折也不是第一次出现。还记得X-37B那架太空飞机吗?那个飞行轨道保密程度堪比CIA黑账本的神秘玩意儿,就是SpaceX送上去的。2024年美国158次发射,SpaceX干了138次,你说这要是真的要切割,他们还能往天上扔啥?波音的火神刚上天就炸了,亚马逊的柯伊伯项目还停留在PPT阶段,别人还在造电梯,马斯克已经开电车跑圈了。 但这恰恰就是问题的根子:SpaceX吃得太饱了。 军火商们眼红不是一天两天了,尤其是洛马和诺格,之前靠给军方“卖高价玩具”活得滋润,现在突然发现SpaceX又便宜又快,政客们一看:不行,你一个人吃独食,得掀桌子。 而且别忘了,美国政坛现在是什么局面?一边是拜登这一派,一边是特朗普搞着“反建制”,而马斯克现在干脆说我来建个“新建制”,这不是抢饭碗,是抢锅。政治斗争就像动物本能,只要嗅到了威胁,什么环保、合同、项目,全都能成为绞杀你的工具。 顺便说个冷知识:SpaceX拿下的“星盾”项目,原本是美国太空军的重头戏,牵涉通信、预警和导弹指引系统。但议员库恩斯已经跳出来了,说这玩意儿简直就是垄断——你看,说白了还是别人想分蛋糕,想把马斯克按住别让他一个人吃。 但问题是,美军真的离得开他吗?卫星你不用星链,那你靠谁?亚马逊还在烧投资,波音自顾不暇,其他家不是技术不过关就是效率太慢。 这就陷入了一个非常美国式的悖论:你一边打压技术最强的民企,一边却又得靠它维持军力技术上的优势。表面上是“国防安全”,实际上是“体制焦虑”。 而我们中国这边,该怎么应对?很简单,看清楚这波“内讧”的本质,就知道对手的破绽在哪。不是马斯克的问题,是美国制度的问题。 我们没有必要去幻想什么“SpaceX倒下美国就完了”,也没必要去盯着这家企业是否会被“技术封锁”变成反中工具。真正要紧的是——我们自己的长征系列、我们的天链系统、我们的卫星导航布局,是不是能持续推进,是不是能摆脱对他人的依赖,这是根本。 所以说,马斯克这波被“精准打击”,其实是美国政治的一个小窗口:他们越来越不信任科技巨头,但又无法真正摆脱。掐着自己脖子还要喊口号,这事听起来讽刺,但它真的发生了。 而我们呢?把握节奏,不看热闹,看机会。美国这种系统性“自我内耗”的周期,一旦加速,就是咱们追上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