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们不打印度?其实换个不一样的角度,就很容易明白了,咱们要是真动手,说不定反而帮了印度精英的大忙,甚至可能加速他们完成社会变革,那才是真麻烦了。 印度这个国家,内部矛盾比外部威胁大得多,印度的贫富差距大得离谱,最富有的1%人口控制着全国40.1%的财富,而极端贫困人口超过1.8亿,还有2.3亿人生活在多维贫困中,连基本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都得不到保障。 种姓制度虽然名义上被废除,但实际影响无处不在,低种姓的人在就业、教育甚至日常生活中都受到严重歧视,连穆斯林和锡克教徒也不能幸免,农民抗议活动此起彼伏,2020年的农民抗议持续了一年多,几百万人涌上街头,反对政府的农业改革政策。这些矛盾像定时炸弹一样,随时可能把印度社会炸个稀巴烂。 而印度的精英阶层,这些人表面上狂傲得很,在国际上到处刷存在感,又是抱美国大腿配合印太战略,又是在边境挑衅中国,但实际上他们心里虚得很。 就拿加勒万河谷冲突来说,印度军方违反共识,越线挑衅,结果被中国边防部队狠狠教训了一顿,死了20个人,最后只能灰溜溜地撤回去,这说明他们根本不敢真的和中国拼命,只是想通过这种神经刀式的挑衅,在国内捞点政治资本,转移民众对国内矛盾的注意力。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不打印度是一种大智慧,一是中国在战略上占主动,印度想靠挑衅把中国拖入一场代理人战争,好让美国坐收渔利,但中国不吃这一套,中国一直保持冷静克制,加强边境建设,提高自身实力,让印度的挑衅毫无意义。 二是,中国在经济上有更大的主动权,中国对印度存在近千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印度的很多工业制成品都依赖中国进口,真要打起来,印度的经济肯定先垮掉。 三是,中国在国际上有更好的形象,中国一直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争端,而印度的挑衅行为在国际上得不到支持,反而会让自己陷入孤立。 有人可能会说,印度这么嚣张,难道我们就一直忍气吞声吗?当然不是,中国的克制不是软弱,而是一种战略智慧,我们不主动挑起冲突,但也绝不害怕冲突。 如果印度真的敢越过红线,中国军队有足够的信心和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同时中国也在通过经济合作、多边外交等方式,逐步扩大自己在南亚的影响力,让印度明白,合作比对抗更符合双方的利益。 所以,我们不打印度,不是怕,而是看透了他们的把戏,攻击印度等于帮他们完成社会变革,让精英阶层借机整合内部矛盾,巩固权力,相反保持克制,让他们内部矛盾慢慢发酵,才是上策,毕竟一个散装的、矛盾重重的印度,比一个暂时团结的印度更符合我们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