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79 年,炊事员陶洪礼给前线送饭,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越军哨所,就对战友说:“

1979 年,炊事员陶洪礼给前线送饭,路上,他遇到了一个越军哨所,就对战友说:“绕过去太耽误时间了,我们把这个哨所端了吧!” 陶洪礼是 14 军 42 师 125 团的一名炊事员,是贵阳息烽人。 入伍三年,做饭使用的三尺铁锅跟他最亲。每天背着 20 斤重的饭盒在阵地上跑,谁都没料到,这个炊事员马上要在送饭路上干出件大事,让整个南疆战场都知道他的名字。 要讲陶洪礼的故事,还得从他入伍时说起。 1976 年陶洪礼当兵那会儿,满脑子想的都是上战场杀敌人。他是从农村出来的,参加过民兵训练,身体特别结实。单杠上能做 50 个动作,脸不红气不喘;打步枪更是指哪打哪,准头十足。 可当时连队缺炊事员,刚好他做饭手艺不错。领导找他谈话,他咬咬牙接了这活儿,说:“炊事员也是战斗员!” 每天凌晨 4 点就起来揉面,心里那股劲儿没处使,菜刀都被他耍得有模有样。 对越自卫反击战一打响,他主动要求去送最危险的饭。前线阵地都藏在喀斯特的山洞里,送饭得闯过越军三道封锁线。 别的炊事员带武器就为了防身,陶洪礼却把冲锋枪弹匣压得满满当当说:“多杀个鬼子,战友们就能多口吃的!” 就是这次主动请缨,让他在送饭路上遇到了改变他军旅生涯的一战。 1979 年 3 月的一个晚上,下着大雨。陶洪礼和战友鲁俊阳背着两筐热米饭,摸黑往阵地走。突然,鲁俊阳拽了拽他的衣角,说:“老陶,三点钟方向有火!” 闪电一亮,俩人看见 20 米外有个越军哨所。陶洪礼蹲在泥地里,用手指画着哨所的样子,说:“里面最多 8 个人,先把哨兵干掉。” 鲁俊阳握紧匕首,应道:“我走左边,你走右边。” 俩人贴着地面往前挪,越军哨兵的烟头一亮一灭。就在这时,两把匕首同时抹过哨兵的脖子。陶洪礼接住尸体,轻轻放在篱笆后面。突然,哨所的门开了,一个越军打着哈欠走了出来。 陶洪礼一看,这人肩章上有三颗星,是个少尉军官! “口令?” 军官问道。 陶洪礼用越语喊:“胜利!” 对方回了句:“前进!” 话音刚落,匕首就解决了这名军官。 解决了军官,本以为能顺利脱身,没想到意外还是发生了。 枪声一下子就响了起来。哨所里的越军端着枪扫射,鲁俊阳为了掩护陶洪礼,中了好几枪。 陶洪礼红着眼扑过去,可鲁俊阳却再也没有醒来。 为了给战友报仇,他端起冲锋枪,把 30 发子弹全打了出去,一下又消灭了两名越军。算上陶洪礼和战友鲁俊阳之前杀的三名,他们已经消灭了5名越军了。 但越军人数众多,陶洪礼也陷入了危险中。 越军越围越近,陶洪礼退到了断崖边。他摸了摸腰,还有两颗手榴弹。正着急呢,头顶传来了军号声。抬头一看,崖顶是 125 团侦察连的人 —— 他们刚好在这执行任务! “开火!” 连长一喊,机枪子弹就把哨所给盖住了。 陶洪礼跳起来,用最后一颗手榴弹炸了越军的弹药箱。听见战友冲下来的声音,他的眼泪掉了下来。 这次死里逃生,让陶洪礼的名字在军营里传开,但他的传奇故事还没结束。 这事之后,陶洪礼的名字在前线传开了。可他还是天天背个饭盒送饭,只是饭盒旁边多了把 56 式冲锋枪,从不离身。 三天后的傍晚,他送饭时看见一辆越军吉普车。引擎 “突突” 地响着,陶洪礼单膝跪下,瞄准副驾驶开了枪。冲过去一看,后座蜷着个戴大檐帽的 —— 竟是越军 346 师的情报参谋! 还有更厉害的,他曾被 6 个越军伏击。敌人笑着要活捉这个 “做饭的”,陶洪礼突然抢过对方的冲锋枪,一个翻滚,3 秒就打倒 3 个。剩下的吓得站在那,直到枪口对准他们,才举手投降。 一次次在送饭途中与敌人周旋,陶洪礼立下了不少战功,这些战绩也为他赢得了荣誉。 战后统计,陶洪礼在送饭路上一共打死 23 个越军,活捉 2 个军官,缴了 17 件武器。这战绩,比好多一线战斗班的班长都强。 1979 年 7 月,中央军委给了他 “一级战斗英雄” 称号,这是对越自卫反击战里,炊事员得到的最高荣誉。 这个 “背着饭盒打仗” 的炊事员,用热血和忠诚在南疆战场写下了传奇。

评论列表

天乐
天乐 1
2025-07-14 00:36
地面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