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吉思汗死前一句话,使一个存续190年的王朝,在历史中被硬生生地抹去,近300万人遭屠戮和掠夺! 这个王朝就是党项人建立的大夏朝,因偏安西北一隅,被中原王朝称为“西夏王朝”。 西夏的主体是党项族人,是一支老牌的游牧民族。没有独立前,曾依附过唐朝、依附过宋朝,但一直有西北称霸的勃勃野心。 据说有一年,西北干旱,李德明向宋真宗借百万担粟米赈灾。 这可把宋真宗难为坏了!李德明已经向宋朝称臣,赈灾给点粮食也在情理之中。 可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给他那么粮食,不是养虎为患吗? 宋真宗问计于大臣,朝廷里还是有能人。 宰相王旦说:“回复李德明,就说东京已经准备了百万担粟米,让他自己来取。” 既没拒绝,驳了面子,粟米也拿不走。 估计李德明也从这件事上意识到中原王朝也靠不住。于是,励精图治,继续开疆拓土,逐渐垄断丝绸之路的贸易,为他儿子李元昊称帝攒够了资本和底气。 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起了一个偏安政权,在宋、辽、金和蒙之间夹缝生存了近两百年。 李元昊树立了党项族的民族意识共同体,传播自己的文化、习俗、发明文字,当然,也模仿了中原王朝的丧葬习俗,大规模兴建起王陵。 公元1038年—1227年,189年间,西夏王朝的9位皇帝,在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的广阔平原上,星罗棋布地建立起了9座王陵,同时聚集了西夏王朝王公贵族的271座陪葬墓。 可惜,随着西夏王朝覆灭,所有的一切被砸得稀巴烂。而毁灭这一切,正是历史上令人胆寒的成吉思汗。 1226年,65岁的成吉思汗率军出征西夏。 据说,他给军队下了死命令:“每饭则言,殄灭无遗,以死之,以灭之。” 意思是让兵士在吃饭前要诵念灭绝西夏的誓词。 是什么让成吉思汗对西夏王朝,恨得这么刻骨铭心?有人历史学家说,是因为西夏在内政外交上反复无常,惹怒蒙古。 当然,还有一个最野的历史传说。 说成吉思汗被西夏进献来的王妃咬掉下体,所以恨毒党项人,遂临终遗言: “秘不发丧,勿使敌知,灭绝唐古特(西夏)” 于是,西夏遭到亡国灭种之灾。 据历史记载,鼎盛时期的党项人有将近300万。而西夏灭国后被纳入蒙古户籍的只有十几万人,主要还是其他民族的人。 党项人差不多被屠杀殆尽,王陵自然也没能幸免于难。 王陵建设之初,每个陵区都有一个完整的建筑体系,四周神墙围绕、四角有角楼,园内有门阙、碑亭、外城、献殿、灵台,墓室埋于地下25米深处,墓室上方有40米的倾斜墓道。 考古学家证实,所有的墓葬都被人为破坏,巨大的盗洞显示,破坏的人,更像是军队行为,从侧面印证,蒙古对西夏文明的毁灭。 蒙古军队的毁灭,很彻底! 西夏王陵唯一能确定墓主人的是7号墓,它是西夏第五代皇帝仁宗李仁孝。 1975年,考古人员在清理7号陵东西两座碑亭时,发现大量西夏文及汉文残碑。学者从中成功拼合出一块西夏文碑额,解读出16个西夏文:“大白高国护城圣德至懿皇帝寿陵志铭”。 其他的已经无从考证! 西夏王国,一个延续了近200年历史的王朝,在城破之时,遭到灭顶之灾,自此几乎在历史中绝迹。 好在还有那一座座用土夯实的陵塔,依旧倔强地屹立在贺兰山下,经过了上千年的岁月侵蚀,在岁月里凝固成文明的坐标;七千多件(套)出土文物,从残碑到建筑构件,皆成为消逝王朝的呼吸与低语,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悲怆的历史! 2011年,西夏王陵申遗没有成功! 2025年7月12日,西夏王陵终于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达到60个。 这些被称为“东方金字塔”的王陵遗址,有很多的秘密等待考古发掘和研究进一步深入。#西夏文明# #西夏帝国# #西夏旅游# #西夏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