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24年4月 , 著名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受中国文化界(如梁启超、蔡元培等推

1924年4月 , 著名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受中国文化界(如梁启超、蔡元培等推动,及“新月社”助力)邀请访华。 由于徐志摩、林徽因因英文素养高、文学气质突出,全程担任泰戈尔的陪同与翻译,深度参与其演讲、交流活动。 - 这张照片定格了三人在访华期间的互动瞬间,象征着民国时期中外文化对话的高潮,也见证了林徽因、徐志摩与泰戈尔跨越国界的文化共鸣。 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候的林徽因与徐志摩的关系,已经从曾经的悸动归于理性。 众所周知,1920年徐志摩在英国初遇林徽因时(徐志摩已婚,林徽因16岁),曾对林展开热烈追求,并且写下大量情诗,使得林徽因也因青春共鸣有过短暂心动。 但由于徐志摩已婚、以及林徽因父亲林长民反对等因素,林理性拒绝了徐的情感诉求。 而到1924年,林徽因已与梁思成确定恋爱关系(两人1921年相识,梁启超为媒,感情稳定),所以她对徐志摩的情感已 从“朦胧悸动”转向“理性抽离” ,更倾向将彼此定位为“文化同路人”。 彼时,泰戈尔访华是民国文化界的盛事,徐志摩和林徽因因 英文素养、文学气质 ,共同担任泰戈尔的 陪同与翻译 ,是工作上的紧密搭档。 也就是说尽管早年有情感波澜,但1924年的两人,已在 文学、艺术、思想 层面形成更深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