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5年,杜月笙到一家饭店中吃饭,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有座位,急不可耐的吼道:“叫

1935年,杜月笙到一家饭店中吃饭,等了半个小时还没有座位,急不可耐的吼道:“叫你们老板出来见我。”没想到老板出来之后,杜月笙不仅消了气,还主动掏出10万元,帮助老板扩充饭店。 “这钱不要利息,不算入股,就当交个朋友。”董竹君看着杜月笙留下的话和带来的钱款,陷入沉思。10万大洋,在那个年代足够买下几栋洋房,而杜月笙却轻描淡写地丢下这句话,转身离去。她很清楚,这不是普通的投资,而是一个上海滩地下皇帝对她的认可。 三天前,杜月笙在锦江川菜馆等了半小时仍无座位,勃然大怒,拍桌吼道:“叫你们老板出来。”董竹君不卑不亢地走出来,没有谄媚,没有畏惧,只是平静地解释:“杜先生,实在抱歉,今天客满。”杜月笙原本阴沉的脸,在看清眼前这个女子后,竟缓和了几分。 杜月笙听说过这个老板娘的故事,从青楼歌女到督军夫人,再到净身出户、白手起家的饭店老板。这样的女人,值得他另眼相看。此时,杜月笙环顾四周,语气里已没了怒意。 随后,不慌不忙地说了句:“董老板,你这店生意这么好,怎么不扩大些?”董竹君微微一笑表示资金有限。杜月笙点点头,没再多说。三天后,10万大洋送到。这笔钱对杜月笙而言不算什么,但对董竹君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她不是没遇到过愿意帮忙的男人,但大多另有所图。而杜月笙,似乎真的只是欣赏她的能力。 杜月笙的影响力远超金钱本身。当董竹君拿着他的名帖去找房东谈扩建时,对方连租金都不敢多要。原本不可能获批的天桥搭建许可,也因一句“杜先生的意思”顺利通过。1935年的上海滩,杜月笙的名字就是通行证。 不到半年,锦江川菜馆焕然一新,成为沪上名流趋之若鹜的高档场所。军政要员、商界巨子、文艺名流,甚至外国使节,都成了这里的常客。卓别林访华时,特意来此品尝招牌菜酥鸭子。 杜月笙偶尔会来,但从不摆架子。他喜欢坐在角落,观察这个由他一手促成却从不干涉经营的地方。有人问他为何如此大方,他只是笑笑:“我看人从不出错。” 这段往事最动人的地方,不在于黑帮大佬的一掷千金,而在于两个强者的相互成全。杜月笙一生结交无数人,但能让这位上海皇帝真心佩服的女性寥寥无几。董竹君用实力证明,真正的尊严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自己挣来的。 新中国成立后,董竹君将锦江饭店无偿捐献给国家,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国宾馆。而杜月笙晚年流落香港,潦倒离世。两人的命运轨迹截然不同,但那段1935年的相遇,却成为民国商业史上最传奇的合作之一。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董竹君 文|何夕 编辑|史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