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引发外媒重大关注!美国恐怕也要倒吸一口凉气了!7月10日,外媒报道称,中国的“飞

引发外媒重大关注!美国恐怕也要倒吸一口凉气了!7月10日,外媒报道称,中国的“飞天-2”高超音速导弹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外媒表示,这款导弹采用先进的双模推进系统,飞行速度可达15马赫。它由煤油和过氧化氢驱动,重量更轻,性能更智能,而这使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领先于美国。 这款由西工大牵头研制的新型导弹,其核心突破并非简单的速度提升,而是通过一套前所未有的动力系统,彻底改写了高超音速武器的技术规则。 “飞天 - 2” 的动力心脏是火箭基组合循环发动机(RBCC),这套系统最神奇的地方在于能在 0 到 15 马赫的速度区间内自由切换四种工作模式。 导弹发射初期,火箭 / 亚燃模式启动,过氧化氢催化分解产生的富氧燃气推动导弹加速到 2.5 马赫。紧接着,发动机进入引射模态,火箭废气与空气混合燃烧,此时导弹速度已突破 3 马赫,进气道开始自动调节激波角度,确保空气捕获效率最大化。 当速度达到 6 马赫时,超燃冲压模式接管动力,超音速气流直接进入燃烧室与煤油混合,这种 “在 12 级台风中点燃火柴” 的技术,曾让美国 X-51A 试验多次失败。 最关键的是,当导弹需要突破大气层时,火箭 / 超燃模式启动,关闭吸气发动机转而使用自带氧化剂,使速度瞬间提升至 15 马赫。这种全空域覆盖的能力,让 “飞天 - 2” 既能在大气层内灵活机动,又能随时跃升太空实施跨域打击。 更让人惊叹的是,这套复杂的动力系统仅需煤油和过氧化氢作为燃料。煤油成本仅为液氢的 1/10,且储运条件与现有航空燃油体系兼容,彻底解决了传统高超音速武器依赖特殊燃料的难题。 过氧化氢的加入则让发动机启动无需庞大助推系统,从静止状态即可直接起飞,这种 “零速度” 发射能力在实战中意味着更高的生存概率和更快的反应时间。 相比之下,美国正在研发的 “黑胡子” 导弹虽号称 5 马赫速度,但仍依赖传统助推系统,且射程仅 800 公里,与 “飞天 - 2” 的跨洲际潜力差距明显。 除了动力革命,“飞天 - 2” 的气动设计同样颠覆传统。它继承了 “飞天一号” 的楔形乘波体构型,但新增了下返水平主翼和斜垂尾,通过翼面协同控制实现变攻角自主飞行。 这种设计让导弹在飞行中能实时调整姿态,甚至 “绕过” 敌方雷达探测盲区。当导弹末端俯冲时,攻角可达到 25° 以上,配合 15 马赫的速度,任何现役舰载防空系统都难以拦截。 乘波体设计使导弹在大气层边缘实现 “水漂式” 滑翔,横向机动范围超过 2000 公里,彻底打破了传统弹道导弹的固定轨迹模式。 在智能化方面,“飞天 - 2” 的弹载计算机能实时分析气流参数,自主决策动力模式切换时机。例如在遭遇强电磁干扰时,系统会自动切换至惯性导航与红外成像复合制导,确保打击精度。 这种自主化能力让导弹在复杂战场环境中仍能保持高效作战,而美国同类武器至今仍未完全解决多模态切换的稳定性问题。 当 “飞天 - 2” 划破天际时,世界格局又将如何改写?这款武器不仅让中国在高超音速领域实现代际领先,更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军事技术竞赛。 从战术层面看,其 15 马赫的速度和跨域打击能力,可在 1 小时内对全球任意目标实施精确摧毁;从战略层面讲,这种 “无法拦截” 的武器系统,正在重塑大国之间的威慑平衡。 当美国还在为 “黑胡子” 导弹的 800 公里射程沾沾自喜时,“飞天 - 2” 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高超音速武器的竞争,早已进入全空域、全自主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