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写得那么好,为何轮到他打仗时,却一败涂地 你可能不知道,写出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写得那么好,为何轮到他打仗时,却一败涂地 你可能不知道,写出《三国演义》里那些神机妙算战役的罗贯中,自己其实亲身参与过元末的农民起义,只是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远不如笔下的诸葛亮那般风光。 史料里零星记载,罗贯中年轻时曾投身张士诚的起义军。那会儿他刚二十出头,满脑子都是《孙子兵法》里的谋略,总觉得凭着自己对战争的理解,定能助张士诚成就大业。 可真到了军营,他才发现战场根本不是纸面上的推演。 有次张士诚要攻打一个叫泰仓的小城,罗贯中连夜写了份作战方案,里面详细规划了如何佯装攻城、如何设伏歼灭援军,甚至连敌军可能的逃跑路线都标得清清楚楚,活脱脱就是《三国演义》里"声东击西"的翻版。 张士诚看了方案觉得有理,就让他跟着部将去执行。 结果呢?他算准了敌军会从东门突围,特意在那边埋伏了主力,可真开打时,敌军守将根本没按常理出牌——对方知道自己兵力弱,索性紧闭城门不出,反倒派了一支小队绕到后方偷袭了张士诚的粮道。 等罗贯中反应过来时,己方士兵已经因为断粮开始慌乱,埋伏在东门的队伍也成了笑话,最后只能灰溜溜撤退。 战后部将骂他:"你这纸上谈兵的本事,还不如营里的老兵油子!" 罗贯中当时脸涨得通红,却反驳不了——他写方案时只算了兵力、地形,压根没考虑过敌军会不会玩阴的,更没算到己方运粮队会因为贪杯误了时辰。 后来张士诚与朱元璋对峙,罗贯中又建议效仿"赤壁之战"火攻,他觉得只要像周瑜那样借到东南风,就能一把火烧了朱元璋的战船。 可他忘了,元末的战船早不是三国时的木船,不少已经包了铁皮,而且长江的风向远比赤壁复杂。 那天他盯着风向标的手都在抖,好不容易等来一阵东南风,下令点火时,却发现预备的火油被连日阴雨泡得发了潮,烧起来的火苗连船板都舔不穿,反倒暴露了己方位置,被朱元璋的军队反杀一阵,折损了不少人手。 张士诚渐渐不再采信他的建议,罗贯中在军营里的日子越来越难熬。他看着自己笔下能"借东风""空城计"的诸葛亮,再看看屡屡碰壁的自己,心里不是滋味。 其实这也不奇怪,《三国演义》里的战争,是他筛选了真实历史里的关键节点,剔除了那些混乱、琐碎、充满意外的细节,再用文学手法串联起来的——他可以让关羽"温酒斩华雄",却没法在现实里让士兵真的刀刀致命 他能让诸葛亮算出三天后有雾,却算不准战场上突然下起的一场雨会浇灭所有计划。 更重要的是,小说里的将领总能让士兵百分百执行命令,可现实中,士兵可能因为害怕而临阵退缩,也可能因为没吃饱而跑不动。 罗贯中在写"马谡失街亭"时,把战败原因归结为马谡不听指挥,可当他自己在战场上看到传令兵被流矢射中、命令没能及时传到前锋营时,才明白很多失败根本不是谋略能弥补的。 不过也正是这些败仗,让他后来写《三国演义》时多了份真实。他笔下的战争不再只有神机妙算,也有"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惨烈,有"华容道义释曹操"的人情。 那些看似完美的计谋背后,藏着他对战场混乱的深刻理解——就像他写诸葛亮北伐屡屡受挫时,字里行间总带着一丝无奈,那或许正是他自己在战场上尝过的滋味。 说到底,写战争靠的是对规律的提炼和艺术的加工,而打战争靠的是对细节的把控和临机的应变。 罗贯中没能成为战场上的赢家,却因为亲历了这份落差,反倒写出了最贴近战争本质的不朽作品。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评论列表

一别经年
一别经年 12
2025-07-12 15:39
这家伙还是个地理白痴。过五关斩六将绕一大圈
用户85xxx42
用户85xxx42 7
2025-07-12 22:17
将军要考虑的东西多了,粟裕将军连进攻路线上有几条河,几座桥,几颗树都会考虑进去。罗这种知己不知彼的参谋肯定不行
范有点烦
范有点烦 7
2025-07-12 17:22
这逻辑,也不见金庸武功高过张三丰?
用户10xxx94
用户10xxx94 6
2025-07-12 16:41
小便这么聪明也出一部比三国演义更牛的书!
用户10xxx95
用户10xxx95 4
2025-07-12 16:17
赤壁之战就是罗贯中写出来 他怎么效仿啊
清子
清子 2
2025-07-12 19:08
黑马过林
观鱼
观鱼 2
2025-07-12 19:23
平时成绩都差不多,考试时还要靠 心理素质+运气
用户33xxx46
用户33xxx46 2
2025-07-12 18:13
罗贯中他就是个写书的,他懂个篮子的三国演义[doge]
背负青天
背负青天 2
2025-07-12 16:24
你确定他不是被猪元脏的间谍坑了吗?油水不相容,可是有一百种办法,让油与水相容!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被奉为《孙子兵法》的解读,可偏偏就是《孙子兵法》的第十三篇“用间篇”,他几乎就是空白!
用户10xxx86
用户10xxx86 2
2025-07-12 20:09
小说就是瞎扯。空城计是司马懿故意不攻,魏延的子午奇谋就是扯淡,成功了也只是用牺牲自己给魏捣乱而已!最址的是火烧连营700百可能吗?
不求甚解
不求甚解 1
2025-07-12 16:17
军队训练,底层军官的素质,激励机制,主将个人魅力(威信),,,还只是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