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在中国,因为他们不买了!”美芯片价格暴跌90%,美媒这样怒言,曾经90美元的芯片如今只卖10美元。比尔·盖茨早已发出警告,中国会在短时间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美国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可怕的强敌,现在一语成谶! 首先要弄清楚,芯片价格暴跌的根源究竟在哪里。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5 年 5 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同比增长 19.8%,中国出口集成电路 1359 亿个,同比增长 19.5%。这说明全球芯片市场整体是增长的,中国的出口量也在大幅提升。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价格暴跌呢? 问题出在美国自己身上,美国政府近年来频繁出台出口限制措施,先是限制 EDA 软件对华出口,又对乙烷等原材料实施管制,后来又突然取消部分限制。 这种政策的反复无常让市场陷入混乱,芯片企业无法正常规划生产和销售,导致库存积压严重。为了清理库存,企业不得不降价抛售,这才是价格暴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美国媒体选择性忽略了一个关键事实,中国并不是不买芯片,而是美国自己不让卖。美国政府将华为等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美企向中国出口高端芯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只能加速自主研发。 比尔・盖茨早就警告过,美国的做法只会促使中国在短时间内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事实也的确如此,华为在被制裁后,不仅推出了麒麟 9000S 芯片,还在 2024 年发布了麒麟 9010 和 9020,性能不断提升。 到 2025 年底,华为还将推出麒麟 9030,性能预计比麒麟 9020 提高 20% 以上。中国在芯片领域的快速进步,让美国芯片企业失去了部分市场份额,这是市场竞争的结果,而非中国故意不买。 美国芯片企业的战略调整也加剧了价格波动,美光等企业为了集中资源发展高端产品,减少了中低端芯片的生产。但这些中低端芯片的市场需求依然存在,中国企业趁机填补了空缺。 中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10.2%,集成电路产量达到 1935 亿块,同比增长 6.8%。中国企业的产能提升,使得市场上中低端芯片的供应量增加,价格自然下降。这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与中国是否购买美国芯片没有直接关系。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的出口限制政策正在反噬自身。美国半导体企业原本占据全球高端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但由于政策限制,它们失去了中国这个最大的单一市场。 2023 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同比下降 15.4%,而国内产量却增长了 6.9%。这意味着中国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度在降低,美国企业的营收也受到影响。为了维持市场份额,美国企业不得不降价促销,这进一步拉低了芯片价格。 美媒的指责还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近年来,人工智能、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对芯片的需求激增,但消费电子市场却持续低迷。 这种结构性变化导致芯片市场出现分化,高端芯片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中低端芯片供过于求,价格下跌。中国在成熟制程领域的扩张,正好满足了中低端市场的需求,这是市场自然选择的结果,而非中国刻意为之。 现在的问题是,美国应该反思自己的政策,而不是一味指责中国。美国政府的出口限制不仅没有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反而加速了中国的自主创新。 如果美国继续坚持错误的政策,只会让自己在全球芯片市场的地位进一步下滑。难道美国真的要眼睁睁看着中国在芯片领域全面超越自己,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