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毛主席鲜为人知的十大习惯: 1.冷水洗澡 1961年,毛主席抵达杭州和卫士们一

毛主席鲜为人知的十大习惯: 1.冷水洗澡 1961年,毛主席抵达杭州和卫士们一起登五云山,当时他已经70岁高龄,但从不歇脚,毫无倦意。卫士们都跟不上毛主席,一个个气喘吁吁。毛主席笑着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好好锻炼身体啊,我年轻的时候,爬山这都是基础。”一个小卫士问毛主席:“主席,我听说您在长沙读书的时就坚持锻炼身体?”毛主席自信地说:“是的,那时候我在冬天都坚持冷水洗澡。” 卫士听了大吃一惊:“那您不冷啊?”毛主席说:“开始肯定冷,冲一冲就不冷了,年轻人,得有毅力才行啊。”说完,毛主席掐灭了烟继续登山了。据毛主席生前的工作人员说,毛主席确实有这个习惯,保持了很多年。 2.四菜一汤 毛主席的饮食极为简单,每餐通常是四菜一汤,且菜品多为家常食物。他对辣椒情有独钟,曾说“不吃辣椒不革命”,将辣椒视为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在艰苦的革命岁月,条件匮乏,红军官兵常以红米饭、南瓜汤甚至野菜充饥,毛主席也与大家同甘共苦。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依旧保持节俭,毛主席特意叮嘱不要买冬天的西红柿、黄瓜等昂贵蔬菜,他深知季节与物价的关系,倡导节约。据生前的厨师回忆,毛主席即便是过生日,也还是四菜一汤,简简单单。   3.酷爱游泳 毛主席一生与水结缘,63岁时首次横渡长江,73岁高龄再次挑战,还曾17次畅游长江。早在韶山的池塘、水库,他就开始游泳,在长沙求学时,更是常与好友在湘江中流击水。他认为游泳是与大自然斗争的运动,能磨炼意志、增强勇气。1954年盛夏,北戴河狂风暴雨后,浊浪排空,众人劝阻,毛主席却执意下海,他说“风浪越大越好,这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并在海中畅游一个多小时,上岸后挥毫写下《浪淘沙・北戴河》。 4.坚持梳头 工作间隙,毛主席习惯用梳子按摩头皮,以此作为放松和保健的方式。他认为梳头能够补脑,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头发生长,还能帮助大脑消除疲劳。在艰苦的革命年代,物质条件有限,难以有更多高级的保健方法,梳头便成了他简单且有效的养生手段。毛主席曾表示补脑有两个办法,一是吃红烧肉,二是梳头,足见他对梳头的重视。 5.白天睡觉晚上工作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毛主席常常工作至凌晨,形成了独特的熬夜作息,白天则适当补觉。在延安时期,他时常熬夜写作,思考国家大事、革命战略等诸多问题。身边工作人员总想为他改善伙食,让他注意身体,可他总是以“伙食标准是供给部门统一规定的,大家都一样,我怎么能特殊呢”为由拒绝。建国以后,毛主席依然保持这个习惯,这也是众所周知的。 6.书法养生 晚年时期,毛主席常以草书调养身心,他喜爱书写古诗词,像《满江红・和郭沫若》等。书法对他而言,不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在挥毫泼墨间,他能忘却工作的疲惫,沉浸于书法的意境之中。书法的笔画走势、布局结构,都需要专注与平和的心境,这有助于他放松身心,调节情绪。 7.爱读史书 毛主席对史书极为热爱,通读《二十四史》,并在上面批注达4000余处。他尤为关注农民起义,从历史的兴衰变迁中汲取经验教训,探寻社会发展规律。在他看来,历史是一面镜子,能映照出当下社会的诸多问题,也能为革命事业和国家建设提供借鉴。据工作人员回忆,毛主席最喜欢的史书应该是《资治通鉴》,他年轻时最喜欢看的是《三国演义》,因为如此,遵义会议时,还有人嘲笑说,毛主席打仗靠着就是三国演义。 8.喜欢散步 毛主席每天都会安排1-2小时散步,在散步过程中,他或是独自思考问题,或是与身边工作人员交流。散步对他来说,既是一种放松身体的运动,也是获取信息、了解民情的途径。他在散步时,常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想法,从细微之处了解基层情况。同时,散步也有助于他梳理工作思路,思考国家大事。毛主席的卫士李银桥在回忆录中就说,他经常陪毛主席散步。 9.简朴穿着 毛主席在穿着方面极为简朴,一件睡衣补丁摞补丁,袜子磨破了仍坚持穿着。他对穿着从不追求奢华,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在他心中,物质享受并非重要之事,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到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改善上才是关键。自建国以后,毛主席10多年内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开国大典时穿的那身新衣服,后来也送给了李银桥。   10.睡前读书 毛主席的床是经过“定制”的木板床,一半放书,一半睡觉。毛主席的床头常备《资治通鉴》《鲁迅全集》等书籍,睡前必翻几页。读书是他一生的爱好,也是他获取知识、丰富思想的重要途径。即使在睡前,他也不放过学习的机会,通过阅读来充实自己,拓展思维。1976年9月8日,也就是他逝世前一天,依然让秘书把书拿到眼前阅读,他的这种精神让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