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广西一小伙觉得生活没有乐趣,一天闲逛,偶然进入了烈士陵园,祭拜时发现墓碑上似乎少了什么,竟因此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广西防城港的烈士陵园里,陈光第一次注意到那面墙上的墓碑,是在一个普通的下午,阳光透过乌云,照在几排整齐的石碑上,陈光刚好路过,脚步却慢了下来,他站在一块墓碑前,石碑上刻着名字、生卒年和“一级战斗英雄”几个字,除此之外什么都没有,没有照片,没有生平,没有模样,那一刻,他愣住了。 墓碑前没有鲜花,只有些褪色的纸钱和落叶,周围也看不到什么人,他站在那里,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这些人,都是为国家牺牲的英雄,为什么连一张照片都没有?他们的样子,难道只能在碑文里被概括为“烈士”两个字吗?他越想越难受,转身离开时,脑子里还在回荡着那块墓碑上的名字。 那天晚上他睡不着,旧货铺二楼的阁楼里,灯光昏黄,他把自己家里翻了个遍,找出了爷爷留下的几本地方志,他想知道,那个名字背后的人,到底是谁,他越查越多,才发现不只是那一位英雄,整个陵园里,几百块墓碑,有太多都没有照片,有的墓碑上甚至连籍贯都没有,只剩一个模糊的名字。 他开始频繁地往烈士陵园跑,不再是偶然路过,而是有意去看每一块碑,他拿着笔记本,一块一块地记录,把名字抄下来,把缺失的信息整理出来,他联系陵园的管理员,请求查看相关资料,管理员给了一些老档案,其中记录了部分烈士的家属地址和联系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也算是一条线索。 最开始,他寄出了几十封信,一笔一划地写,希望能联系上烈士的家属,可惜,大多数信都石沉大海,地址早已作废,有的甚至被退回,他也试过打电话,但很多号码早就无人接听,这种时候,最容易让人沮丧,可他没有停下,反而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开始一个乡镇一个乡镇地跑。 他在山村的泥路上摔过跤,鞋子磨破了两双,雨天被困在半山腰的路上,他见过烈士的兄弟已经白发苍苍,靠着一张泛黄的身份证照片,才认出哥哥的模样,他见过烈士的母亲坐在门口,抱着儿子的军装照片哭了整整一下午,他也见过很多家庭,什么都没有留下,只能凭记忆描述那张脸。 照片难找,有些只能靠战友的回忆或者亲属的描述来还原,有一次,一个艺术学院的学生看到他的寻人帖子,主动画了几张素描,他把这些画带到家属那儿确认,再做成瓷像,尽量还原每一个细节,为了让这些照片风吹雨打也不褪色,他找了一家还能做烤瓷像的老工厂,一张成本就要两百元。 烤瓷像贴上去之前还要做防水处理,用特制的胶水固定,他亲自一个一个贴,细心地擦干净墓碑表面,小心地按上去,确保每一张脸都稳稳地留在石碑上,他不接受捐款,也没开设任何打赏渠道,他用的是自己的积蓄,原本是准备结婚用的钱,最后一共花了六万多。 他的事情被人知道,是从一个短视频开始的,他拍下自己奔波的过程,发到网上,没想到引起了很大反响,很多人留言,说自己也想帮忙,有退役老兵寄来老照片,有学校教师组织学生一起查资料,还有一些网友主动去烈士老家打听消息,广西退役军人事务厅也关注到他的行动,对接了更多资源,帮他联系家属,核实信息。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他,有人在网上说他是为了出名,有人怀疑他借烈士炒作,他没有回应,也不打算解释,继续做自己的事,他说他不擅长说话,也不想解释太多,他只知道这件事值得做。 他的摩托车后备箱里常年放着三样东西:一包防水相片袋、一瓶环氧树脂胶、一张张还没有找到面容的烈士名单,他和志愿者们一起,把这些英烈的照片一张张贴回墓碑上,那一张张年轻的脸,从模糊走向清晰,从沉默走向被看见。 一年多以后,烈士陵园里多出了三百多张照片,那些曾经只有名字的石碑,现在多了一份温度和生命的痕迹,每到清明节,来扫墓的孩子们会停在照片前,放上一束野花,一颗水果糖,有个小学生看着一张照片问老师,这位叔叔牺牲的时候是不是也才十九岁? 那一刻,历史不再是课本里的几行字,而是一个个真真实实存在过的人,他们曾经笑过、战斗过,也曾年轻地生活过,现在,他们的模样被人记住,被重新擦亮,被更多人看见。
猜你喜欢
杜女士有价值300万的门面房?张某春从杜女士的同学口中得知的,也是这个时候,张某
2025-07-11
星河滚烫夜色
这几天一直有一些炸裂的消息!大家要理性,理智!第一消息是,有人说下周五,五叔叔
2025-07-11
静雅橘园染金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