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似平平无奇,长12毫米、直径1.5毫米的小小玻璃棒,竟然能感知到环境中是否存在放射性能量?7月11日,在绵阳科技城光子技术研究院内,辐射光致发光剂量计研发项目组研究员欧阳广闻向记者展示了他们首批自主研发的新型玻璃剂量计。
记者了解到,这款新型玻璃剂量计所采用的玻璃也是由该项目组研发的——“超灵敏放射性感知材料”,这款材料不仅能等效模拟人体对放射性射线的吸收特性,还能在紫外光照射下唤醒辐射能量吸收记忆,精准再现感知到的辐射信息,吸收的放射性能量越多,材料发光亮度越高,且相关辐射信息可长期稳定保存。这一特性彻底突破了当前国内剂量计无法重复测读的技术瓶颈。
为了让监测数据更准确可靠,这批新型玻璃剂量计进行了创新性集成锡滤设计,该设计可有效屏蔽低能光子干扰,显著提升辐射剂量测量的精度与可靠性。
“日前,我们向市疾控中心成功交付了一批新型玻璃剂量计,它不仅能够对医护人员辐射剂量的吸收值进行监测,我们创新设计的滤片和外壳,在更准确检测到不同类型射线的同时,方便医护人员的携带,从而保证他们的安全。”欧阳广闻介绍,待三个月之后,再将剂量计进行回收,用读出器进行数据读取,以此来监测医护人员工作环境中所存在的辐射剂量。
欧阳广闻口中所说的“读出器”,就是该团队最新自主研发设计的辐射剂量读出器,与“超灵敏放射性感知材料”一样,之前仅有日本有此类产品。随着这两项科技成果成功研发,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依赖进口的难题,助力相关行业高速发展。
“我们将集中于读出器全自动方面的研发,从现在最大容量20枚,争取突破每小时处理量1万枚的规模,从而可以大大减轻辐射从业人员的工作量。”欧阳广闻表示,“当前,我国有放射单位9万家、放射从业人员400万。我们所研究的这类产品国内市场规模巨大,预计2026年正式上市后,年销售达上千万元。”
(涪江观察记者周钰李媛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