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自己姐夫、李文忠之父李贞为曹国公,并准其着龙袍。 李贞,江苏盱

洪武三年,朱元璋封自己姐夫、李文忠之父李贞为曹国公,并准其着龙袍。 李贞,江苏盱眙人,生于1303年,家里算不上大富大贵,但也算个小地主。他爹李七三跟朱元璋的老爹朱五四是老相识,两家关系好得不得了。后来,李贞娶了朱元璋的二姐朱佛女,成了朱元璋的正宗姐夫。别看李贞是个老实人,性格温和,跟朱元璋那股子狠劲完全不搭,但他俩的关系却一直很铁。 元朝末年,天下乱成一锅粥,李贞的日子也不好过。1351年,朱佛女病死了,家里乱了套,李贞带着12岁的儿子李文忠跑路,生活苦得没法说。到了1354年,听说朱元璋在滁州拉起队伍,李贞二话不说,带着儿子就去投奔了。朱元璋见到姐夫和外甥,高兴得不行,赶紧把他们安顿下来。李贞虽然年纪不小了,但还是跟着朱元璋干活,跑跑腿、打打杂,尽自己的一份力。 李贞的儿子李文忠可不得了,小小年纪就跟着朱元璋打仗,长大后成了明朝有名的将领。这父子俩,一个靠忠诚,一个靠本事,慢慢在朱元璋心里有了分量。 1368年,朱元璋登基当了皇帝,建了明朝,定都南京。到了洪武三年,他开始大封功臣,给那些帮他打天下的兄弟们论功行赏。这次封爵可不是小打小闹,关系到新朝廷的稳定和人心向背。名单里,李贞的名字赫然在列,被封为曹国公——这爵位在明朝可是顶级的,仅次于王爵。 更夸张的是,朱元璋还给了李贞一个超级特权:可以穿龙袍!要知道,龙袍在古代是皇帝的标志,别说穿了,想都不敢想。可李贞偏偏得了这个恩宠,成了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不是皇帝却能穿龙袍的人。当时封爵仪式在南京的奉天殿举行,文武百官都看着,李贞接过圣旨,成了全场焦点。 除了爵位和龙袍,朱元璋还给李贞在南京西华门旁边赏了一座大宅子,地段好得不得了,离皇宫近不说,朱元璋没事还能过去串个门。更别提免朝拜的特权了,李贞上朝不用下跪,只报个名字就行,这待遇在当时真是羡煞旁人。 为啥李贞能有这待遇?有人说是因为他是朱元璋的姐夫,亲戚关系摆在那儿;也有人说是因为李文忠太能打,朱元璋得给面子。反正不管啥原因,李贞这辈子算是值了。 封了曹国公后,李贞的日子过得舒坦多了。他搬进南京的新宅子,生活低调得很,不爱铺张浪费,吃穿用度都挺简单。他对下人也好,从不摆架子,街坊邻里都说他是个好人。朱元璋对他也特别上心,经常让人送点吃的用的过去,有时候还亲自跑一趟,跟李贞聊聊过去的事儿。 1372年,李文忠北征打了个大胜仗回来,朱元璋高兴得不行,特意在李贞家摆了庆功宴。那时候李贞快70了,身体还硬朗得很,亲自端杯子敬酒,感谢朱元璋的照顾。朱元璋也挺感慨,说李贞教出了个好儿子,给朝廷立了大功。 可惜好日子没过几年,1378年,李贞突然病倒了。朱元璋听说后赶紧去看他,可惜李贞年纪太大,病得又重,没撑多久就走了,享年76岁。朱元璋伤心得不行,停朝三天悼念,还亲自写了祭文,追封李贞为陇西王,谥号“恭献”。葬礼办得特别隆重,墓地选在南京郊外的斗光山,墓碑还是朱元璋亲手写的。 李贞死了以后,他儿子李文忠接了曹国公的爵位,继续给明朝卖命。后来李文忠也在1384年病死了,追封为岐阳王。这一家子跟朱元璋的缘分,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朱元璋为啥对李贞这么好?说实话,这事儿挺耐人寻味。从亲情上看,李贞是朱元璋的姐夫,当年朱元璋落魄的时候,李贞没嫌弃他,还带着儿子投奔过来,这种情分朱元璋肯定记得。从政治上看,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得力干将,李贞又是李文忠的老爹,给他点特殊待遇,也能笼络人心,稳定军心。 不过朱元璋也不是那种只讲感情不讲原则的人。他对功臣向来赏罚分明,像李贞这种没啥大功劳的人,能有这待遇,肯定不只是亲戚关系那么简单。也许,朱元璋是想通过李贞,告诉大家:只要忠心耿耿,哪怕没打过仗,也能得赏。这招既安抚了亲戚,也稳住了朝廷,一举两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