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瑞士一飞机工程师包养了一名16岁的女孩,因花费太大无力支撑,正好一少妇送来20万美金,让帮忙办一件事。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8年冬天,瑞士苏黎世的一家飞机制造企业里,气氛如常安静,谁也想不到,一场影响中东局势的情报行动已经悄悄展开,这家企业叫苏泽尔公司,是瑞士一家机械制造巨头,当时,法国因为政治原因决定对以色列实施武器禁运,不再出口幻影III战斗机,也不再提供任何技术支持,以色列空军一下陷入困境,那些依赖法国设备的战机,一旦损坏便无从维修,更别说扩军更新。 苏泽尔公司此时却握有关键资源,早些年,法国为了扩大军售,曾将幻影III战机的部分生产线整体转售给瑞士,并附带了全套图纸,瑞士虽然中立,但出于技术储备和防御考虑,接下了这笔订单,把大量图纸存在公司内部,用于战机的本地化组装,然而,瑞士领土狭小,空军规模有限,采购的幻影战机数量远远超出实际所需,最终,这批战机并没有完全投入使用,而是成为一项沉重负担。 以色列情报部门摩萨德很快将目光投向了苏泽尔公司,他们判断,既然法国不再提供支援,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动手制造战机,而要复刻幻影III,必须拿到完整的设计图纸,法国不卖,只有瑞士还保有这些资料,于是,一项秘密行动悄然展开,摩萨德派出特工渗透进欧洲,花了数月时间调查苏泽尔公司的人员信息,最终锁定一位名叫弗朗克·内希特的工程师。 内希特是一位有经验的航空工程师,参与了幻影III战机的组装工作,有权限接触核心技术图纸,与此同时,他的私生活却一团糟,他在外包养了一位年仅16岁的少女,生活开销极大,背上了沉重的债务,经济困境和情感纠葛让他焦头烂额,这种状态正是摩萨德最擅长利用的漏洞,他们派出特工接近他,用金钱开道,用人情施压,逐步将他拉进了设好的陷阱。 行动并不简单,苏泽尔公司对图纸管理极为严格,纸质图纸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中,任何调阅都需要登记和审批,内希特深知,若想将这些图纸偷运出去,必须找到一个不引人注意的方式,他开始向公司建议,把所有纸质图纸拍成微缩胶片进行存档,这个建议在公司内部被认为是提高效率的好办法,很快得到了批准,而负责操作的人正是他本人。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内希特利用加班的机会,加快对图纸的复制,他将每一页图纸拍成胶片,藏在不起眼的公文包中,悄悄带出工厂,每次外出,他都会与摩萨德安排的特工会合,完成资料的转交,在整个过程中,苏泽尔公司毫无察觉,反而对他的“敬业”表示赞赏。 不仅如此,内希特还在图纸销毁环节动了手脚,按照公司流程,原始纸质图纸在胶片存档完成后要集中销毁,他趁机将部分关键图纸调换,把废纸送去焚毁,将真实图纸偷偷藏起,这些纸张被摩萨德安排的卡车司机运走,最终送达以色列。 整个行动持续了近一年,到1969年初,以色列已经掌握了幻影III战机的整套设计资料,从此,他们开始在本土秘密研制自己的战斗机,工程师们在原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结合以色列空军的实战需求,逐步开发出代号为“幼狮”的新型战斗机,这款战机在外形和结构上与幻影III极为相似,但在航电系统、武器挂载和维护便利性方面进行了优化。 1973年,第一次“幼狮”战机成功试飞,标志着以色列在战斗机研发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同年,在赎罪日战争中,这款战机首次投入实战,表现出色,成为以色列空军的中坚力量,许多国家的军事观察员都注意到,这款战机与法国幻影III之间的惊人相似,引发了广泛猜测。 而在瑞士,直到1971年,苏泽尔公司才意识到图纸可能被泄露,瑞士警方展开调查,最终锁定了内希特,警方在他家中搜出部分未销毁的底片以及与摩萨德有关的联络记录,他很快被捕,在审讯中承认了全部行为,法院判处他四年半监禁,并剥夺了他的工程师执业资格。 尽管案件曝光,但由于涉及多个国家,瑞士最终没有对以色列政府提出直接抗议,舆论对此事反应不一,有人认为内希特出卖国家利益罪不可赦,也有人认为他只是被利用的工具,而摩萨德这次行动被许多情报专家称为冷战时期最成功的工业间谍事件之一。 几十年后,随着国际间谍活动的方式不断演变,许多国家开始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中国在2023年正式修订了反间谍法,进一步扩大了对间谍行为的定义范围,新法明确指出,任何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资料、经济信息、科研成果,只要被非法获取,都可能构成间谍行为,这一变化背后的现实背景,是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逐渐成为情报组织重点策反的对象。 信息来源:李梅 《摩萨德”的任性——以色列情报组织的两次特别行动》 兵器知识 2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