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西安事变,大方向肯定是张杨为停内战共抗日发动的,但要往细里瞅,绝不是非左即右那么简单,中间地带还是大量存在的,那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中”。 首先,张学良为何联共。红军团结抗日巨大号召力与统战工作非凡凝聚力外,地方军自保应该最直接因素。 其实张刚到西北时,是想听蒋话努力干的,可被四连杀亡了两个多师与两个师长后,痛感再打下去,东北军就完犊子了,于是红军递来橄榄枝后,他赶紧接了过来。 接着蒋介石又助推了一把,不给东北军补充也就算了,还撤了两个被歼师番号,甚至阵亡将士抚恤金都没给,一副渔翁得利的样子,怎不让张学良寒心。 还有,蒋这边让东北军卖命,那边却在跟红军谈判,且所派代表董健吾很快就被张发现,并道出实情,那不管啥原因,张学良会咋想?还用说嘛。 再者,东北军将士的态度。九一八后,他们背负不抵抗骂名,关内颠沛数载,渴望一雪前耻,抗日打回老家去,而对打内战非常不感冒。 不过张学良也明白,想打回老家,靠东北军不行,蒋介石也不行,唯有在东亚跟日本长期死磕的强大苏联。可咋联系上呢?张想让红军给牵线搭桥。这么说吧,他对联苏的渴望,甚至大于联共。 就这样,红军与张携了手,而其西北大联合计划也随即启动。到了1936年8月中旬,红军为基,苏援为础,团结马家军以外西北群雄的抗日反蒋西北国防政府呼之欲出。 可就在这时,苏联人不干了。向来实际利益高于主义的他们,为防日本攻其远东,认为中国实力最强的蒋介石,才是助其拖住日本的最佳人选,所以要联蒋,而非反蒋抗日。那再加其他因素,西北大联合随之泡汤。 继而红军打通苏联援助通道失利,形势严峻,一度准备新长征。张学良呢?也陷入困境,尤东北军越发厌内战要抗日,而蒋却非要让其剿红,对立之下矛盾激化迟早事儿。 这时绥远抗战打响,蒋不仅总指挥,还派了中央军参战,更从陕北前线调去了嫡系汤恩伯部队。张学良见状,也多次向蒋请战,并直言东北军不能参战,他就很难带了,却都遭拒绝。 不过,这也成了西安事变重要导火索,因为12月2日张学良专门飞到洛阳哭谏那次,蒋虽予以痛斥,却深感“东北军之兵心,为察绥战事而动摇”,故两天后“进驻西安,以资震慑”,否则哪有事变。 继而蒋介石到了西安,八天里,不仅一再拒绝张杨联共抗日谏言,还准备把他俩分调福建与安徽,改让嫡系蒋鼎文们率中央军剿红,最终燃爆西安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