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路透社报道称:美西方找到了一条走私通道,可以经由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第三国,大量向美国走私中国出口管制的稀土产品。 面对中国的严格管控美国并没有坐以待毙,除了在本土寻找可开采的新矿山、强化稀土回收利用,加强和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稀土资源国合作,美国还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替代渠道,比如从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越南、日本等国家采购稀土原料和制品。 技术水平和产能摆在这里,很难真正取代中国的地位,哪怕美方每年花费巨资,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在全球市场分得一杯羹。 西方某些企业利用“第三国通道”,试图规避中国的出口限制,一些稀土产品通过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墨西哥等地转口流入美国市场。 有不法分子把稀土伪装在普通货物或更换贸易标签,通过灰色渠道流出,高利润之下个别国内“内鬼”参与其中,导致部分高技术含量的稀土产品流失,成为西方科技公司和军工企业的“救命稻草”。 这种地下转手曾在前几年一度猖獗,有人甚至在普货中夹带稀土、借助与境外公司的零散贸易洗白,再经第三国流向美国,美国手里的高性能稀土磁体等关键部件,不少其实都包含着这样的中国原材料。 稀土外流不仅带来生态压力,国内产业升级的节奏也可能被西方反向“反制”,高端稀土一旦被外流,就等于“为别人做了嫁衣”,国家对这块的重视程度也随之提升。 中国针对种种问题,这些年下了很大力气堵住口子,出口企业需要详细申报稀土材料的用途,产品去向全程可追踪,不仅货物出口受控,生产、运输、报关等各环节都有层层把关。 多个部门联合整治走私链条,打击“内鬼”行为,清查非法流通渠道,违法者除了行政处罚,还可能面临司法处理,大量口岸加强安检,不少走私案件被当场查获,相关责任人被重罚。 国内建立了从源头开采到最终出口的全链条监管体系,每批稀土都有“身份标记”,可以精确追溯到生产环节与流向,极大压缩了非法操作的空间,现在没了“擦边球”的机会,通过伪造材料、变换报关方式进行的“曲线出口”基本难以得逞。 多管齐下的打击让国内稀土流失现象大幅减少,很多依赖“灰色渠道”的国外企业开始直面稀土荒的问题,部分美国企业原计划通过第三国采购的方式获得中国稀土,发现这个“后门”越来越不好走,美国自己的稀土供应链也因此而受挫。 不少涉及高技术和新能源的项目延期,大家都切身体会到稀土短缺的压力。 美国这边虽然号称要自给自足,推动本土稀土产业发展,甚至要和盟友抱团开发新资源,但短期内很难和中国抗衡。 中国不仅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全球最完整的生产和加工体系,稀土深加工和高性能磁材制造,中国依然占了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美国开新矿、上新产线,不仅投资巨大,周期也长,想靠外部势力一夜之间替代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信息来源:凤凰财经 财经天眼 看看新闻K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