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明确表态不承认自己搞“台独”!在我们将8家岛内实体纳入管制清单之后,陆委会出来回应了!虽然陆委会表态声称,大陆再次基于政治及军事理由,以贸易出口管制及“威胁恫吓”言论,对台进行复合式“施压胁迫”,再次将经贸措施武器化,此举悖离台湾主流民意,完全无助于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台湾人民绝不接受。 面对这种局势台湾陆委会很快做出回应,岛内主管机关以相对明确的语气否认自己在推动被指责的“台独”主张,台方强调自己始终依循现行宪政体系,希望两岸互动以和平、平等为基础,并尊重台湾社会的主流意愿。 台方还对刚出台的管制措施提出批评,认为大陆把经济手段“武器化”,不仅不利于两岸交流,也损害了普通台湾民众的切身利益,在正常经贸往来中掺杂过多政治压力,结果只会激化社会矛盾,令信任基础更加稀薄。 台湾社会对“以压促统”、“以商逼政”这些方式始终心存疑虑,多年来的各类民调都显示,绝大多数台湾人不接受胁迫和威吓作为处理分歧的方式,他们希望维持眼下的社会状态,主张用和平、理性的方式处理两岸关系。 在大陆采取出口管制、经济制裁的背景下,更多台湾人会对所谓“两岸融合”的可行性产生质疑,也更愿意敦促当局在保护本地产业和劳动者利益方面保持警惕。 对于这8家被列入清单的企业来说,最直接的影响也许还不明显,多数公司的声明都提到,制裁影响的主要是极少数涉及军事或特殊用途的领域,正常的商业合作与外贸业务短时间内冲击有限。 这种经济对抗持续升级相关企业的长期利益势必受到挑战,不少高科技公司已经在主动布局,逐步淡化对大陆市场的依赖,把部分生产和研发环节转移到第三地或者进一步多元化,以避免受到单一市场风险的钳制。 台湾当局也在收紧人才流动、技术交流相关政策,更加重视科技安全和关键资产保护。 这一次大陆的出口管制措施,其背景还牵涉到更大的地缘格局和美中角力,台方在军事采购、国际合作等议题上与美国保持紧密联动,大陆则以对等经济举措回应,从而在亚太地区形成一种新的力量平衡。 在台湾社会内部这类事件也逐渐促使民众更加关注两岸政策的长期走向,要求当局在压力与风险之间找准平衡点。 岛内也有声音呼吁要尽量回避升级对抗,应回归理性倡导务实谈判、对话管理分歧,每次贸易争端后,主管机关都明确表示,希望利用多边渠道寻求解决方案,避免经济纠纷无限政治化和高度军事化。 随着两岸关系压力不断加大台湾的对外回应比以往更直接,否认“台独”标签,彰显坚持维护现状的立场,并公开反对任何形式的“威吓”与“施压”。 台湾社会的主流声音依然坚持稳定、和平、理性的诉求,希望不要再让经贸政策成为两岸争端的工具,这不只是经济秩序与社会安定的需要,更体现出台湾用社会共识支撑对外立场的特点。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台独”是绝路,助“独”是邪路!国台办:甘当“台独”分裂势力爪牙,必遭依法亚征) 新华网(“台独”是绝路助“独”是邪路 国台办发言人就商务部公告将8家台湾地区实体列 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单答记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