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洪水冲塌桥梁和高楼!尼泊尔却抱怨中方没有预警,这让印度情何以堪 《加德满都邮报》

洪水冲塌桥梁和高楼!尼泊尔却抱怨中方没有预警,这让印度情何以堪 《加德满都邮报》7月9日发了篇报道。7月8日凌晨,中尼边境的吉隆口岸突然遭了殃,大规模泥石流说来了就来了。东林藏布河的水位涨得吓人,眨眼间就把中尼友谊桥冲得稀碎。尼泊尔拉苏瓦地区的通信信号,一下全断了,成了信息孤岛。 救灾的事儿正急得火烧眉毛。尼泊尔水文和气象部的官员却对着媒体吐起了苦水。“直到洪水深入尼泊尔境内之前,我们对此一无所知——没有提前从中方获得任何洪水警告。”这话听着委屈,却有点不顾前因后果。 耐人寻味的是,两周前中方其实发过洪水预警。只不过预警的是邻近地区,没具体算到这次的泥石流。自然灾害这东西,脾气向来古怪,预测起来本就难上加难,尤其是这种突发性的泥石流,更是考验技术和运气。 中尼友谊桥被冲毁,损失可不小。那座桥不光是个通道,更是两国往来的象征。现在成了断壁残垣,不光交通受影响,两边的物资运送、人员往来,全得停摆。重建起来,没个十天半月根本搞不定。 拉苏瓦地区通信中断,麻烦更大。灾情到底有多严重,底下的人怎么求救,外面的救援队伍怎么进去,全成了未知数。这种时候,最缺的就是信息,断了线就像瞎了眼,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尼泊尔官员这通抱怨,有点像找错了对象。中方的预警系统一直在转,该提醒的也没含糊。两周前的预警就是例子,只不过没精准到这次的泥石流。要知道,就算是最先进的气象卫星,也不敢说能把每一场灾害都算得明明白白。 旁边的印度估计看得挺尴尬。印度和尼泊尔关系一直不一般,在灾害预警这类事上,按理说该帮衬着点。可这次泥石流闹这么大,没见印度那边有啥动静,反倒是尼泊尔先把矛头对准了中国。这场景,让印度想装看不见都难。 吉隆口岸这地方,地势本就复杂。山高谷深,一到雨季就容易出乱子。泥石流这东西,往往是暴雨一冲,山上的土和石头就跟着往下滑,速度快得让人反应不过来。别说提前预警,有时候当地人都来不及跑。 中方在灾害预警上其实下了不少功夫。边境地区的水文站、气象站一直盯着数据,有啥风吹草动,该通报的都会通报。但预警这东西,讲究个概率,没人能打包票说百分百准确。尤其是这种跨地域的灾害,牵扯的因素太多,差一点就可能偏得老远。 尼泊尔现在最该做的,是赶紧组织救灾,把被困的人救出来,把损失降到最小。对着媒体抱怨预警的事,有点本末倒置。真要论起预警能力,尼泊尔自己的水文气象系统,怕是比中方还差着一截。 中尼友谊桥没了,两国更该拧成一股绳。中方肯定会帮忙重建,救援物资也不会少。这种时候互相埋怨,除了伤和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洪水都没怕,还怕一起扛过难关? 印度这会儿估计在琢磨,要不要插把手。毕竟邻里遭了灾,搭把手是情理之中。可看着尼泊尔先跟中国较上了劲,自己再出面,总觉得有点别扭。这种不上不下的处境,怕是让印度的外交官们挠破了头。 灾害这东西,从来不分国界。你怨我我怨你,不如坐下来好好商量,怎么把预警系统弄得更靠谱点,怎么把救援机制建得更顺畅点。下次再遇上这种事,才能少点损失,多点从容。 吉隆口岸的水总有退的时候。桥也能再建起来,高楼也能再盖起来。但这次的抱怨,要是成了心结,那损失可就不止一座桥、几栋楼那么简单了。希望尼泊尔能想明白这一点,别让洪水冲垮了更重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