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谈妥了!
当地时间7月10日,王毅出席东盟与中日韩外长会,而会议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三方都表示要加强合作,想把东亚打造成"世界上最活跃的地区"。 东亚这几个国家的关系,就像是一个小区的几户人家,中国是小区里的大户,日韩是条件不错的邻居,大家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既有生意往来,也难免有些摩擦。 记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那会儿,这几个邻居就曾抱团取暖,成立了"10+3"这个小区业主委员会,后来大家还一起搞了个大项目,RCEP区域自贸协定,相当于小区里的共享超市,让做生意更方便了。 但好景不长,最近几年美国这个"隔壁小区"的业委会主任老是来挑拨离间,加上日韩两家自己也有矛盾,导致这个小区的氛围一直不太好,特别是疫情期间,谁家缺口罩、缺疫苗的时候,其他家帮不帮忙,都能闹出不少故事。 王毅在会上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各国要优势互补,别光打小算盘,二是提升韧性,避免遇事就乱阵脚,三是合作创新,别短视,四是加强人员往来,尤其是青年交流。 这些建议听起来挺实在的,比如现在全球芯片紧张,如果中日韩能好好合作,说不定就能打破美国的技术封锁,再比如留学生交流,要是中日韩的年轻人能互相多了解,以后处理起关系来也会更顺畅。 其实道理很简单:生意不好做了,全球经济不景气,美国又老逼着大家选边站,日韩虽然跟美国关系好,但也不能不要中国市场啊,中国也一样,被美国卡脖子,也需要日韩的技术和投资。 这就好比小区里来了个恶霸,非要大家不跟某家人来往,可现实是,大家都要过日子,该做的生意还得做,该串的门还得串,所以这次会议,大家都很默契地没提那些敏感话题,专心聊怎么一起赚钱。 说实话,邻居间的关系不可能一下子变得特别好,历史问题、领土争端这些疙瘩不是开几次会就能解开的,但至少现在大家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就像疫情期间,谁家缺菜了邻居送一把,下次你家缺米了我帮一把,这样才能共渡难关,东亚这几个国家要是能把生意做好,把年轻人交流搞好,慢慢积累信任,未来的关系还是值得期待的。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我觉得邻居间和睦相处最重要,中日韩这三国,文化相近,经济互补,本来就应该处得更好。 现在全球经济都不景气,美国又到处煽风点火,我们东亚国家更应该团结起来,互相帮衬,比如在科技领域,中国的市场、日本的技术、韩国的创新,要是能好好结合,还怕被美国卡脖子吗? 年轻人交流也很重要,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喜欢看韩剧、追日漫,这就是很好的开始,要是以后中日韩的年轻人能像欧洲那样自由地留学、工作,彼此的了解多了,误会自然就少了。 当然,现实问题也不少,历史问题、领土争议这些都需要时间来化解,但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只要大家都有诚意,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最后说句实在话:与其跟着外人瞎折腾,不如好好跟邻居处好关系,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关键时刻能互相照应的,还是这些天天见面的老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