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李铁民被包围,他决定鱼死网破,还下令杀死100多名地下党。少将韩君明对他说:“还是留一条后路吧,别把自己逼上绝路!”
当时,解放战争打到关键时候。国民党军队一路退,解放军攻势越来越猛。苏北平原上的盐城,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
城里有两个国民党军官,命运紧紧绑在一起。一个是少将师长李铁民,一个是少将参谋韩君明。他们做了不同的选择,最后结局天差地别。
李铁民是郝鹏举的心腹。1946 年 1 月,他亲眼看着郝鹏举在台儿庄前线变卦。两万多人的部队,说起义就起义,立马换了旗号。
李铁民当时是一师师长,心里一百个不愿意,可只能跟着走。没想到才过一年,国民党大军压过来,郝鹏举又改主意,带着部队投靠蒋介石。李铁民也跟着走,这次却差点把命搭进去。
华东野战军的陈毅司令员,早就看不惯郝鹏举反复横跳。1947 年 1 月,白塔埠一仗,郝鹏举的部队被全灭。郝鹏举被抓后,当场就被枪毙了。
李铁民运气好,跑了出来,带着剩下的人退到盐城。这时候他手下不到三千人,城外华东野战军十二纵和十一纵已经把城围得死死的。
一天,副官王大刚急急忙忙跑进指挥部:"师长,共军把圈子越缩越小。陈诚长官的援兵影子都没见,咱们的弹药顶多撑三天。"
李铁民把手里的雪茄摁灭,皱着眉问:"地牢里关的共产党,还剩多少?"
王大刚犹豫了下说:"回师长,还有一百二十七个。"
李铁民眼里露出狠劲:"不杀他们,怎么给共军颜色看?传令,明天中午,全枪毙!"
同一时间,盐城守军司令部的地下室里,韩君明一个人坐在昏暗的灯下。他眉头紧皱,琢磨着怎么才能活命。他知道,李铁民要是豁出去拼命,所有人都得跟着完蛋。
韩君明和李铁民是老战友。1946 年郝鹏举起义时,韩君明因为受冷落,没跟着走,留在了国民党部队。这次李铁民退守盐城,韩君明主动要求过来,其实是想找机会起义。
他清楚,解放军对起义的人政策宽,只要放下枪,就能有条活路。
深夜,李铁民走进地下室,声音透着累:"韩老弟,找我啥事?"
韩君明站起来,盯着李铁民的眼睛说:"老兄,我来劝你留条后路。"
李铁民冷笑一声:"后路?我跟着郝鹏举反了两次,共军能饶了我?"
韩君明往前挪了一步,认真地说:"郝鹏举是罪有应得,你不一样。你现在起义,我保你安全。"
李铁民沉默了会儿,突然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声说:"保我?你拿啥保?郝鹏举被枪毙的时候,你咋不保他?"
韩君明没退,平静地说:"郝鹏举是自己要叛变,你是被逼的。共军的规矩是,首恶必须办,跟着干的可以不问。你现在带着部队投降,至少能保住命。"
两人吵了半天,李铁民心里动摇了,可跟着郝鹏举这么多年,他对解放军信不过,拿不定主意。
第二天中午,盐城西门外的刑场气氛特别紧张。一百多个地下党员被押到这儿。李铁民站在高台上看着,心里突然有点发慌。
这时候副官跑过来:"师长,韩将军要见您。"
韩君明快步走上高台,凑到李铁民耳边说:"老兄,共军把咱们的密码破了,他们知道你要枪毙这些人。陈毅司令员说了,你要是非要这么干,城破了就把你碎尸万段。"
李铁民脸一下白了。他知道陈毅说到做到。半年前郝鹏举被抓,陈毅亲自劝他投降,被郝鹏举骂了。最后郝鹏举被枪毙,尸体扔在野地里。
韩君明接着说:"师长,弟兄们都不想死。私下里都说,与其被共军打死,不如投降保命。"
李铁民往四周看,士兵们眼里又怕又盼。他明白,军心已经散了,没人想打仗了。
1947 年 2 月 20 日凌晨,盐城东门慢慢打开。李铁民带着剩下的人走出来,向华东野战军十二纵投降。韩君明走在最前面,手里举着白旗。
审讯室里,华东野战军十二纵司令员陈庆先一拍桌子,大声问:"李铁民,你知道自己犯了啥罪不?"
李铁民低着头不说话。他心里清楚,自己罪太多:两次叛变,杀了几百个解放军战士,还处死过地下党员......
韩君明站出来说:"陈司令员,李师长是主动起义的。按解放军的政策,该从宽处理。"
陈庆先冷笑:"从宽?郝鹏举也是主动起义的,他啥下场?"
韩君明没话说了。他这才知道,李铁民的处境比他想的还危险。
新中国成立后,李铁民被送到南京受审。法庭上,他把自己的罪全认了。法官问他有啥遗言,他叹口气说:"我这辈子,错就错在跟错了人。郝鹏举反复无常,我还一直跟着他。现在这样,怨不得别人。"
1951 年 3 月,李铁民被判死刑,马上执行。临刑前,他给家里写了封信:"我这辈子罪孽太重,只希望后人以我为戒,别再走错路。"
韩君明因为在盐城起义有功,被安排到江苏省政协工作。
李铁民的故事,就像解放战争时很多国民党将领的缩影。他们在历史大潮里摇摆不定,为了自己的利益,丢了良心,最后都付出了代价。
韩君明在关键时刻选对了路,不仅救了自己,还为革命出了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