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9年,国民党将领卫立煌致函朱德,恳请关照其八旬老母的安全。朱德收到来信后踌

1949年,国民党将领卫立煌致函朱德,恳请关照其八旬老母的安全。朱德收到来信后踌躇难断,遂将此事呈报毛泽东定夺。未料毛泽东不仅批复同意,更将卫立煌之名赫然列于战犯名单之首。时人皆惑,事后方悟领袖深意:"此乃保全卫氏性命之妙计。" 【消息源自:《解放战争秘档:卫立煌与朱德的生死书信》2019-11-15 国家人文历史】 1949年1月的南京城冷得刺骨,卫立煌在公馆里来回踱步,军靴踩得柚木地板吱呀作响。这位抗日战场上令日军闻风丧胆的"常胜将军",此刻正盯着桌上墨迹未干的信纸——那是写给老对手朱德的求救信。窗外特务的身影在梧桐树下若隐若现,他忽然抓起钢笔,在信尾重重补上一句:"朱兄,老母年迈,万望周全。" 三天前的深夜,副官曾冒险带来石家庄老宅管家的密报:"共军先头部队已抵正定,老太太天天坐在堂屋等炮响。"卫立煌当时就摔了茶杯,瓷片在青砖地上迸出刺耳的脆响。他知道蒋介石的作风,当年张学良的前车之鉴还历历在目。 "将军,这信真要送?"亲随李副官捏着信封的手在发抖,"戴局长的人盯得紧......" "走老张的药材车。"卫立煌把翡翠扳指塞进信封,"见到朱玉阶(朱德字),把这个给他。"扳指内圈刻着"忻口"二字——那是1937年他们联手阻击板垣师团的地方。 太行山深处的西柏坡,朱德捏着翡翠扳指在油灯下反复端详。炕桌上的信纸已经卷了边,那句"不求自身安危"被毛笔画了重重的圈。他披着棉袄推开毛泽东的窑洞门时,炊事员刚端走吃剩的辣椒罐。 "老毛,卫俊如(卫立煌字)的老娘......" "晓得了。"毛泽东吐着烟圈打断他,"明天报纸要登战犯名单,你说头名该写谁?" 朱德先是一愣,突然拍腿大笑。油灯把两个身影投在黄土墙上,晃得像在跳秧歌。 三天后,《人民日报》头版的战犯名单像炸弹般炸响。卫立煌的名字赫然排在首位,措辞之严厉连国民党《中央日报》都转载称快。南京颐和路的公馆里,李副官却看见将军对着报纸笑出眼泪:"好个毛润之,这是要唱《连环计》啊!" 蒋介石果然中计。2月18日的总统府会议上,他特意走到卫立煌座位前拍了拍肩膀:"俊如兄,共匪这是要离间我们啊。"转头却对毛人凤使了个眼色。不过特务们的监视明显松懈了——毕竟谁会怀疑"头号战犯"通共呢? 石家庄解放当天,一队"军管会"干部径直开进卫家老宅。带队的王科长掏出盖着大红印章的公文:"奉上级指示,对战犯家属实施监管。"老太太的贴身丫鬟刚要哭喊,却见来人麻利地换上门锁,低声说:"朱总司令让我们带话,您儿子送的药材收到了。" 在香港的浅水湾别墅里,卫立煌从《大公报》上看到母亲安然无恙的消息时,手里报纸抖得哗哗响。他望着北方的海面突然哼起晋北小调——那是忻口战役后朱德教他的。六年后他返回北京,在政协礼堂见到朱德第一句话就是:"当年那出戏,唱得比《空城计》还绝。" 老太太活到96岁寿终正寝,葬礼上摆着两副挽联:一副落款是"不孝子立煌",另一副写着"世侄朱德敬挽"。卫立煌摸着后者金箔剥落的字迹对子女说:"看见没?这才是真正的阳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