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提议:废除五常的一票否决权,结果俄罗斯一票否决,只留下四个字让古特雷斯尴尬了。 联合国自打 1945 年成立,五常的一票否决权就是写进《联合国宪章》的核心规则。当年二战打完,中美苏英法这五个国家流血最多、牺牲最大,为了防止新的世界大战,才给了他们特殊权力。 说白了,这否决权就是大国之间的 “安全阀”,要是哪个决议威胁到某个大国的核心利益,它能直接喊停,避免矛盾激化到动武的地步。比如冷战时期,美苏天天较劲,要是没这否决权,说不定早就打起来了。 可时代变了,现在世界上有 193 个国家,五常还是那五个,其他国家当然有意见。非洲 54 个国家在安理会连个常任席位都没有,凭啥大事儿都让五个国家说了算? 古特雷斯当秘书长这些年,眼看着联合国效率越来越低,好多该办的事儿因为五常意见不合卡着办不了,心里着急。他 2023 年就暗示安理会结构过时,今年干脆直接提议废除否决权,想推动改革。 但他这提议,从一开始就注定行不通。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直接怼他 “越权”,说秘书长就是个协调员,没资格动五常的核心权力。 紧跟着俄罗斯就用否决权把提案否了,连美国和英国都没吭声,默认支持。这说明啥?五常在维护自己特权的时候,那是出奇的团结。就算平时在叙利亚、乌克兰这些事儿上争得脸红脖子粗,涉及到否决权,谁都不会让步。 为啥呢?因为否决权是五常的 “命根子”。就拿俄罗斯来说,这些年在叙利亚问题上,多少次靠否决权挡住了对自己不利的决议。要是没了这权力,北约国家联合起来施压,俄罗斯在中东的利益根本保不住。 美国也一样,在以色列问题上,多少次用否决权保住了以色列。要是按简单多数投票,美国在联合国就得天天吃瘪。所以,废除否决权等于让五常自断臂膀,谁会干这种傻事儿? 有人可能觉得,废除否决权是为了 “民主”“公平”,让小国也有话语权。可现实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本来就大,就算没否决权,他们也能用经济、军事手段左右决议。 反而没了否决权,大国可能直接抛开联合国单干,到时候联合国更没人听了。就像 2003 年美国打伊拉克,没拿到联合国授权,直接绕开安理会动手。要是真废了否决权,这种事儿只会更多。 再说改革的程序。要改《联合国宪章》,得三分之二成员国同意,还得五常全票通过。现在五常里有一个不同意,这事儿就黄了。俄罗斯这一票否决,其实是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想动否决权,门儿都没有。 就算非洲国家再怎么抗议,“咖啡俱乐部” 再怎么折腾,没五常点头,啥都改不了。 古特雷斯这提议被否,尴尬是肯定的,但也暴露出联合国改革的死结。一方面,中小国家要求公平,另一方面,五常死死攥着权力不放。改革不是不行,但得慢慢来。 中国就主张全面、有意义的改革,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同时不削弱五常的作用。比如限制否决权的使用,或者让五常多解释为啥否决,这比直接废除更现实。 现在的问题是,联合国的权威在下降。美国拖欠会费,以色列敢公开怼古特雷斯,这些都让联合国的面子挂不住。要是再这么下去,联合国可能真成了 “清谈馆”。 但改革不能急功近利,得找到大国和小国都能接受的平衡点。废除否决权这种激进的办法,只会让矛盾激化,解决不了问题。 说到底,联合国是大国主导的国际组织,这是二战后的现实。除非再来一场世界大战重新洗牌,否则五常的地位不会变。古特雷斯的提议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没看清现实,结果只能是碰一鼻子灰。 要让联合国真正发挥作用,还得靠五常多担责任,中小国家多理解,大家坐下来慢慢谈,而不是想着一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