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37年,日军兵临北京宛平城下,29军少校参谋王启元,只身前去与日军谈判。此时

1937年,日军兵临北京宛平城下,29军少校参谋王启元,只身前去与日军谈判。此时,他身穿白衣白裤,在战友的帮助下,用麻绳从城墙缓缓而下。虽然,他明知此去凶多吉少,但仍旧义无反顾,只身奔赴鸿门宴。 城墙下,日军将这座弹丸小城围得水泄不通。 城墙上,29军士兵们紧握着卷刃的大刀,死死盯着城下。 就在这一紧张时刻,城东门内侧,一个身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29军少校参谋王启元,将粗麻绳系在他的腰间,沿着城墙,缓慢向下垂落。 此去,他是应日军“谈判”之约,但分明是踏向龙潭虎穴。 就在昨日深夜,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 守城的吉星文拒绝,当谎言被戳破,日军撕下伪装,于7月8日凌晨,开始炮轰宛平城,发动进攻! 一瞬间,点燃了全面抗战的烽火。 将士们浴血奋战,凭借简陋的武器和血肉之躯,打退了日军三次凶猛的进攻。 龙王庙阵地,两个排的守军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死战不退,最终全员壮烈殉国。 随后,大刀队如猛虎下山,夜袭龙王庙,硬生生从日军手中夺回了阵地! 然而,敌我力量悬殊。 日军一个联队的重兵,携带着山炮、野炮,将小小的宛平城围得铁桶一般。 守军不足一团,弹药匮乏,援军尚在途中。 每一分每一秒的坚守,都浸透着鲜血与牺牲。 日军见强攻遇挫,伤亡不小,开始变换策略,假惺惺地提出“谈判”。 这“谈判”的邀约,谁都清楚,这不过是日军的缓兵之计。 然而,对于城内的守军和百姓而言,哪怕是一刻的喘息,都弥足珍贵。 多拖延一刻,就能多撤走一批妇孺,就能多运上一箱弹药,就能为援军争取一丝可能。 明知是陷阱,却不得不踩,最终重担落在了少校参谋王启元的肩上。 王启元并非初上战场的书生。 1933年长城抗战的烽烟,早已在他身上刻下印记。 那时,他是29军的一名年轻排长,在血雨腥风中,亲眼目睹了日寇的残暴。 惨烈的景象如同烙印,深深刻在他的心底。 他在染血的日记本上,用颤抖却坚定的笔触写下:“倭寇一日不除,何以为家!” 这誓言,支撑着他考入陆军大学参谋班深造。 他苦学兵棋推演、谋略筹划,梦想着有朝一日运筹帷幄,驱逐外侮。 然而,课本里从未教过,当对手是毫无信义、凶残成性的侵略者时,所谓的“谈判规则”不过是一纸空文。 他深知此行凶险,十死无生。 选择白衣,是他深思后的决定。 战友不解,担忧这醒目的白色会成为日军的活靶。 王启元却指向城头那幅墨迹淋漓的标语,“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 这身素白,是向敌人昭示中国人的骨头是白的,心是红的,堂堂正正,清清白白,不似侵略者那般,狼子野心却披着虚伪的外衣。 这白衣,是他为自己准备的殓衣,也是向死而生的战袍。 他身体悬空,在城墙上缓缓下滑。 他整了整素白的衣襟,昂首挺胸,迎着日军无数黑洞洞的枪口和惊疑不定的目光,走向约定的谈判地点一座破庙。 庙内,日军指挥官端坐于木桌后,身后是两排荷枪实弹、杀气腾腾的卫兵。 王启元孤身一人,步入这虎狼之穴。 日军大佐要求王启元立刻签字,承认是中方首先开枪挑衅,并威胁若不从,便炮轰宛平城! 但王启元却神色不变,甚至从容地端起桌上那杯粗茶。 放下茶杯,他的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枪是谁先开的?宛平城墙上,我29军的弟兄们看得清清楚楚!” 此言一出,日军大佐脸色骤变,恼羞成怒,厉声喝令卫兵上前。 就在卫兵扑来的瞬间,王启元猛地站起,一把扯开素白的外衣! 腰间,赫然捆绑着数枚拧开盖的手榴弹! 引线垂落,触目惊心。 他扫视着惊愕的日军,带着玉石俱焚的决绝:“今日我王启元来此,就没想过活着回去!” 王启元用生命作赌注,为宛平城争取着宝贵的喘息之机。 他知道,城内疏散百姓的步履正在加快,城头布防的沙袋正在垒高。 突然,庙外枪声大作! 日军撕下了最后一丝伪装,谈判破裂,进攻再起! 枪响的同时,破庙内爆发出震天的怒吼和激烈的搏斗声! 紧接着,一声巨响,火光冲天! 城墙上,一直紧盯着破庙方向的29军将士们,目睹这冲天火光,瞬间目眦欲裂! 士兵们抓起大刀就要冲下城去拼命,为参谋报仇! 军官们眼含热泪,却用身体死死拦住冲动的士兵“不能白白送死!王参谋用命换来的时间,不能浪费!守住!守住城!” 那冲天的火光,是王启元生命的绝唱。 他用最惨烈的方式,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将谈判拖延到了最后一刻。 主要信源:(人民网——历史转折处的那“一夜之间”(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评论列表

吉祥
吉祥 1
2025-07-12 00:34
英雄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