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49年,开国大典上林伯渠高声宣布:"请毛主席升旗!"他未曾察觉这句话里藏着一

1949年,开国大典上林伯渠高声宣布:"请毛主席升旗!"他未曾察觉这句话里藏着一个疏漏,身旁的工作人员急忙低声提醒:您漏了个关键的字! 【消息源自:《浙江日报》2007年10月7日《开国大典幕后的故事》;光明网2019年9月28日《开国大典前后值得铭记的细节》;历史档案与林治远回忆录】 1949年9月30日深夜,北京城的风里已经带着秋凉。林治远蹲在天安门广场的泥地上,手里攥着半截铅笔头,在皱巴巴的图纸上反复勾画。这个三十出头的建筑工程师已经三天没合眼,此刻他面前竖着四根长短不齐的钢管——这是全北京城能找来的最后几根无缝钢管,明天它们必须变成新中国第一根国旗旗杆。 "林工,焊接处又裂了!"徒弟小赵的声音带着哭腔。林治远一个激灵站起来,三步并作两步跑到旗杆基座旁。月光下,昨天刚焊好的接缝处赫然裂开一道两指宽的缝隙。他猛地捶了下自己的大腿:"明天下午三点就要用,现在连旗杆都立不起来!" 这可不是普通的旗杆。毛主席要在开国大典上亲手按下电钮,让五星红旗随着国歌节奏冉冉升起。当时全中国找不出一套现成的自动升旗装置,林治远硬是用自行车链条、齿轮和几个旧电机攒出了个"土法"系统。可最要命的是旗杆本身——22.5米的高度要求,全北京凑不出一根完整的钢管。 "把焊枪给我。"林治远突然扯开嗓子喊道。他抓过烧得通红的焊枪,灼热的铁水溅在他磨破的布鞋上,烫出几个黑洞也浑然不觉。天蒙蒙亮时,四根钢管终于变成笔直的一根,像柄出鞘的宝剑直指苍穹。但老焊工王师傅却蹲在墙角直摇头:"林工,这接缝经不起大风啊,要是明天......" "没有要是!"林治远突然红了眼眶,"知道现在全国老百姓等着看什么吗?就等着看这面红旗升起来!"话音未落,远处传来早起的市民帮着清扫广场的扫帚声,沙沙地像春蚕食叶。 10月1日正午,林治远站在城楼西侧的电动开关旁,手心里全是冷汗。他设计的装置其实就两个关键:藏在旗杆里的钢丝绳,和这个连着计时器的木匣子。可就在三小时前,最后一次测试时国旗突然卡在半空。他徒手爬上二十多米高的旗杆,发现是连夜赶制的阻断器零件变形了。 "治远同志,"周总理不知何时站在了他身后,"听说你昨夜当了一回'空中飞人'?"林治远刚要解释,总理却轻轻按住他发抖的手:"放心,你做的这个'土发明',比美国人的还可靠。" 下午三点整,林伯渠洪亮的声音响彻广场:"请毛主席升国旗!"林治远心里"咯噔"一下——流程错了!幸好工作人员迅速递上纸条,林伯渠立即改口:"请毛主席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当毛主席按下电钮的瞬间,林治远死死盯着自己的怀表。国歌奏响46秒,国旗必须准点到达杆顶。在最后一个小节响起时,那面鲜红的红绸稳稳停在22.5米的高处,猎猎展开如展翅的凤凰。广场上三十万人的欢呼声像潮水般涌来,林治远却突然腿软得站不住——他看见旗杆上自己焊的接缝处,在阳光下闪着细碎的金光。 后来有人问他当时怕不怕装置失灵,这个总爱较真的工程师难得笑了:"怕?那天太阳底下站着多少用胸膛堵过枪眼的人,我要是连根旗杆都搞不定,不如找块豆腐撞死。"说完又埋头去画新的图纸,仿佛那根改变中国历史的旗杆,不过是某个再普通不过的星期一交出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