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50多个国家开始站队,美国这才意识到,中国布局12年的大棋局已经成型。当全世界还

50多个国家开始站队,美国这才意识到,中国布局12年的大棋局已经成型。当全世界还在争论“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时,美国匆忙推出“印太经济框架”来应对。 “一带一路”可是真金白银,截至2024年,中国与149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 3000多个合作项目,投资规模近1万亿美元。 就拿孟加拉国来说,中国企业耗时8年建成的帕德玛大桥,每年能为这个国家的GDP增长贡献1.23个百分点,还能降低0.84个百分点的贫困率。 这样的项目不是个例,塞尔维亚的匈塞铁路、格鲁吉亚的第比利斯丝绸之路论坛,都是“一带一路”实打实的成果。 仅中欧班列一项,从2013年的80列增长到2023年的1.6万列,累计开行超过8万列,把中国的货物送到欧洲25个国家的317个城市。 2025年一季度,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额达到5.26万亿元,占外贸总额的51.1%,这意味着中国一半以上的外贸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完成。 反观“印太经济框架”,这个2022年才推出的倡议,到2025年仍停留在纸面上。 美国承诺的资金少得可怜,比如向东盟10国总共投入1.5亿美元,平均每个国家1500万美元,还不到美国给乌克兰援助的零头。 即便如此,这些承诺还经常打折扣。IPEF的四大支柱——贸易、供应链、清洁能源、税收和反腐,缺乏实质性内容。 就拿贸易支柱来说,美国不愿提供关税减免,导致东南亚国家兴趣缺缺。 印度更是直接退出贸易谈判,成为唯一一个不参与全部领域的成员国。 相比之下,“一带一路”的贸易合作实实在在,2025年一季度,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农药制剂出口增长15.5%,农业机械增长37.2%,而从这些国家进口的禽肉和干鲜瓜果分别增加了32.9%和8.5%。 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一带一路”的项目已经开花结果。中老铁路通车后,老挝从“陆锁国”变成“陆联国”,泰国榴莲通过铁路24小时就能运到中国,运输成本降低60%,国内市场价格下降30%。这条铁路不仅让水果价格降下来,还带动了跨境贸易,2025年一季度泰国榴莲进口量同比增长25%,中国智能家电出口量增长30%。 反观IPEF,虽然提出要加强供应链弹性,但到2024年9月,其供应链协议仅对8个成员国生效,实际执行效果有限。 美国推出的供应链风险评估工具SCALE,因为涉及国家安全,既不公开也不共享,成员国根本无法从中受益。 美国或许没有想到,“一带一路”的布局早在12年前就开始了,从最初的基础设施建设,到现在的数字经济、绿色能源合作,这个倡议一直在升级。2024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高科技产业研发投资占比超过15%,未来十年还计划再投1万亿美元,重点投向技术领域。 而IPEF呢?因为美国国内政治的掣肘,政策连续性成了大问题。特朗普可能再次执政,导致IPEF的未来充满不确定性,成员国不得不考虑“保险措施”,比如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 在这场无声的较量中,50多个国家用行动做出了选择。他们看到的是“一带一路”带来的就业机会、贸易增长和基础设施改善,而不是IPEF那些空洞的框架。 正如孟加拉国驻华大使所说,“一带一路”不是强加的,而是实实在在帮助各国发展的倡议。当美国还在争论如何遏制中国时,中国已经用12年时间织就了一张遍布全球的合作网络,这张网不是靠政治施压,而是靠互利共赢编织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