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杨翔菲)7月9日,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战略投资专委会2025年第二季度工作会议在上海盘古艺术空间举行。
本次会议以“稳定币+RWA,下一个金融科技的大变革”为主题,汇聚了数商协会、文交所、区块链智库、支付机构、法律界、学术界等多领域代表,共同探索金融科技与实体资产融合的新路径,尤其聚焦艺术品、数字文化等领域的RWA(实物资产代币化)实践。
观点碰撞行业人士热议RWA发展方向
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战略投资专委会秘书长徐彦平介绍,本次会议聚焦RWA在实操层面的探索,旨在整合各方资源,推动创新落地。
盘古艺术空间董事长蒋卫军介绍,盘古艺术空间已从地产转型至科创、文创领域,自2023年起探索艺术品与金融的结合,希望将RWA从“虚幻”转化为可共享的落地模式,此次会议正是为了联合各方探索艺术品RWA的可行路径。
从实际操作出发,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战略投资专委会主任邓志鸿对比了两类RWA模式。一类是充电桩等设备重资产,营收稳定但价值想象力有限;另一类是艺术品,虽面临确权难、流通性差等问题,但价值空间巨大,需突破物权、IP认定等核心难题。他提出,当前金融行业承压、艺术品交易下滑,探索二者结合路径有望盘活双方资源。
在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原首席营销官兼总裁助理陈昊看来,数字文化资产的发展需依托国家级数字文创治理规范生态矩阵和国版链。其核心基础包括链上数字身份、版权存证、数字人民币支付等。
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烽认为,在数实融合背景下,交易范围扩大导致“眼见未必为实”的问题日益凸显,需通过数字化手段解决资产归属、状态、交易信息不透明等痛点。
“稳定币竞争已从‘发行霸权’转向‘场景竞争’。”同济大学区块链实验室主任戴文浦表示,需解决实体场景痛点。他建议,稳定币与RWA的融合路径可分为三阶段:优化支付、嵌入金融服务、金融编程化。
财联社原主编廖定峰呼吁,加强正面案例传播,规避“割韭菜”负面印象,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实践探索艺术品RWA体验馆即将开幕
日前,盘古艺术空间主办“叶星千艺术全景对话系列活动”,探索了艺术品价值重构的路径,并以RWA资产管理平台为纽带,构建了“创作-收藏-传承-传播”的艺术生态闭环,为行业提供了可落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据悉,盘古艺术空间将于8月1日将推出融合AI互动、数字人导览的线下艺术品RWA体验馆,并分阶段推出传统展、科技展、元宇宙互动及模拟交易。
其线上平台盘古艺术RWA资产交易管理平台已整合法国艺术家叶星千的37幅作品形成资产包,实现上链、NFT化,同步记录合约地址、审计报告等关键信息。同步搭建虚拟展厅、数字人导览,并通过NFC芯片实现作品位置实时追踪。
从风控的角度,中创数经执行合伙人葛伦克表示,应在事前审查艺术品作者、流转记录、转让手续合规性;事中监控资产物理安全(如保管环境)、价格波动并建立预警机制;事后明确到期兑付或风险处置。针对艺术品受众小众、价格波动大的特点,建议通过多艺术家组合分散单一资产风险。
上海汇付支付有限公司WEB3创新业务负责人龚佳莉将RWA金融属性分为三级:以USDT、USDC为代表的强金融属性稳定币,符合证券基金逻辑的中等属性资产,电子门票、艺术品数字化等弱金融属性资产。她表示,国内合规实践可通过NFT、NFR实现,其稀缺性体现在绑定的差异化权益,需与线下场景深度结合。
澳门文化产权交易所首席执行官李东霖介绍,澳门文化产权交易所将在本月全球发布、10月正式上线。其核心功能是解决定价权与流通性问题,基于《交易的经济学》理论建立科学定价模型,覆盖潮玩、艺术品等品类。该交易所将推动艺术IP授权,借鉴迪士尼IP授权模式发力影视、动漫领域,打通全球支付结算通道,通过区块链确权,智能合约提升透明度。“我们的长期目标是5年内成为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文化金融交易平台。”他说。
邓志鸿表示,协会将充分发挥政企桥梁作用,整合数字投行、合规平台等资源,支持成员落地创新想法;推动艺术品交易进入上市公司视野,借助金融手段提升流通价值;并肯定盘古艺术空间的探索,呼吁资源向实操项目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