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1989年,几名美国中情局探员突然出现在一位中国老人的家门口,出示证件后,直接对

1989年,几名美国中情局探员突然出现在一位中国老人的家门口,出示证件后,直接对老人说道:“保证提供永久居留权和高薪科学家待遇。” 曾肯成1927年出生于湖南涟源的一个普通家庭。从小,他就对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常常在田间地头用树枝在地上演算问题。1946年,他凭着过人的天赋考入清华大学数学系,这为他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开始从事数学研究。1956年,国家选派他前往苏联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深造。在苏联的两年,他系统学习了代数学和编码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为回国后的科研工作做好了准备。 1958年,曾肯成学成回国,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数学系的教授。他不仅全身心投入教学,编写了多本数学教材,还在科研上不断探索。他的课堂深入浅出,深受学生喜爱,而他的研究则逐渐转向一个当时还鲜为人知的领域——密码学。 1970年代,随着国家对通信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加,曾肯成开始将目光投向密码学。当时的中国,密码学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技术条件落后,资料匮乏。但曾肯成没有退缩,他带领团队从基础的编码理论入手,逐步攻克难关,开发出复杂的代数密码。这些成果直接提升了国家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为国防和外交领域提供了重要保障。 1984年,曾肯成与同事自发成立了“电子密钥研究小组”。在简陋的条件下,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这个小组后来发展为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并于1991年升级为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1992年,他领衔的密码学应用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也是对中国密码学发展的里程碑式认可。 1988年,曾肯成的生活发生了转折。他的女儿被诊断患有红斑狼疮,国内医疗条件有限,治疗效果不佳。为了给女儿争取更好的治疗机会,他带着家人前往美国求医。在美国期间,他应邀在路易斯安那大学拉菲特分校进行学术访问和讲学。1989年,他在参加美国密码学年会时,敏锐地指出美国商用密码加密标准存在一处疏漏。这一发现引起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高度关注。 经过调查,美国方面确认曾肯成是一位密码学天才,决定设法将其招揽。从1989年10月9日至1991年1月24日,美国联邦调查局、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的人员先后20次登门拜访。他们开出了极具诱惑的条件:美国永久居留权、年薪十万美元的科学家职位、德州农工大学的终身教授职位、一栋市中心的宽敞住宅,以及为他女儿提供免费的顶尖医疗治疗。这些条件对于一个带着重病女儿、身处异国的老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然而,曾肯成没有动摇。他深知自己的研究成果关系到国家安全,绝不能因个人利益而妥协。他多次向中国驻休斯敦总领事馆和国内来访的科学院领导汇报情况,表明自己的立场。在美国的日子里,他保持高度警惕,甚至通过公用电话与领事馆联系,寻求帮助。 曾肯成的坚定态度最终得到了祖国的支持。中国外交部获悉情况后,迅速与中国科学院协调,安排专人赴美协助他回国。1991年1月,在一次秘密行动中,曾肯成和家人被接出美国。他们先被带到墨西哥,再经香港转机,最终安全返回北京。回到祖国的那一刻,他感受到的不仅是重获自由的轻松,更是肩上责任的沉甸甸。 回国后,曾肯成没有停下脚步。他立即投入到密码学研究中,领导团队开发新的加密算法,进一步提升国家通信系统的安全性。他的同事对他充满敬佩,学生们则将他视为榜样。他在课堂上用通俗的语言讲解复杂的密码理论,让年轻一代深刻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 曾肯成的故事在中国科学界传为佳话。他在面对个人困境和外国诱惑时,始终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展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他的选择并非没有代价——女儿的病情始终是他的心病,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决定。他曾对学生说:“一个人的能力再大,也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国家安全是最大的事,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