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菲佣进不了中国背后:4000块碾压家政市场的真相,保护主义这把双刃剑砍疼了谁?

菲佣进不了中国背后:4000块碾压家政市场的真相,保护主义这把双刃剑砍疼了谁? 据说菲律宾人对杜特尔特最大的抱怨就是:杜特尔特这么对华友好,中国都不肯开放菲律宾家政人员进入大陆劳动市场。 要知道那帮菲佣可是有大学家政服务专业文凭,能说英语的在香港一个月才拿4000多人民币的工资,冲进大陆家政市场能卷死现在的这帮人,我国在劳动市场上其实是实行了非常严格的保护主义的。 香港中环的雇主们早就尝到甜头——菲佣擦着玻璃还能用英语教孩子写作业,北京国贸的白领却得忍受阿姨用拖把划花实木地板。这不是段子,全球家政服务竞争力排名里,菲律宾连续十年稳坐前三,中国连前二十都挤不进去。 看看上海家政市场的价目表:普通保洁时薪60元起,住家育儿嫂动辄过万。深圳某家政公司更离谱,给“会英语”的阿姨直接开出双语硕士的工资标准。对比马尼拉家政专业毕业生人均300小时的婴儿护理实操训练,国内多数从业者连急救证书都拿不出。 劳动保护的大旗确实挡着外籍劳工,可这面旗子早就千疮百孔。广东偷偷雇佣菲佣的黑市存在十几年,中介们发明“英语家教+家政”的擦边球套餐。某次突击检查中,执法人员发现雇主给菲佣的合同里赫然写着“文化交流志愿者”。 保护本土就业的初衷正在变质。北京某高端小区里,五个家庭合租菲律宾大学生当“共享管家”,摊下来每家月付不到1500。 Meanwhile,本地阿姨们还在用“我们乡下都这样”的土法给孩子退烧。这不是价格战的问题,是专业代际差的血淋淋现实。 政策制定者显然闻到火药味。去年商务部悄悄在自贸区试点“涉外家政服务特区”,要求外籍从业者必须通过中文四级考试。结果首批20个名额引来了2000份菲律宾简历,最年轻的应聘者带着婴幼儿营养师和老年护理双认证。 香港的样本已经证明,菲佣根本抢不了底层岗位。她们用专业能力硬生生创造出“高端家政”新赛道,本地阿姨反而因为有了参照系开始报班考育婴师证。市场这双无形的手,总比行政禁令更懂资源调配。 当杭州宝妈们翻墙找菲佣中介时,保护主义筑起的堤坝正在渗水。与其严防死守,不如想想怎么让本土从业者跟上全球化服务标准——毕竟用行政手段挡住4000块的降维打击,代价可能是整个行业躺在舒适区里慢性死亡。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