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俄军从东部、北部、南部个方向对乌克兰发射的所有无人机与导弹几乎全都扑向了基辅。这

俄军从东部、北部、南部个方向对乌克兰发射的所有无人机与导弹几乎全都扑向了基辅。这次对基辅的夜袭持续了10个小时。 三 当地时间 2025年7月9日,俄军的攻势持续整整 10 小时,基辅夜空被爆炸的火光映得通明,防空警报声与建筑物坍塌声交织成一片。

根据乌克兰官方数据,俄军此次共发射 18 枚导弹和约 400 架无人机,其中近 200 架为 “见证者” 无人机。这些武器几乎全部扑向基辅,造成至少 2 人死亡、16 人受伤,多处建筑起火,连国际机场都被迫关闭。

这场袭击并非偶然,俄军采用 “无人机 + 导弹” 的组合战术,先用低成本的 “沙赫德” 无人机进行饱和攻击,消耗乌军防空弹药,随后发射 “匕首” 高超音速导弹突破防御,最后用 “伊斯坎德尔” 战术导弹实施精确打击。

这种战术旨在瘫痪基辅的军事设施和能源系统,削弱乌军的反攻能力。例如,俄军此次重点攻击了基辅的军工企业和机场,这些设施是乌克兰接收西方武器的重要枢纽。

乌克兰的防御系统面临严峻考验,尽管乌方宣称拦截率高达 90%,但实际效果可能因俄军战术而打折扣。德国援助的 IRIS-T 防空系统表现亮眼,但其数量有限,难以覆盖整个基辅。

而美制 “爱国者” 系统在面对俄军电子干扰和变轨导弹时显得力不从心,近期多次被摧毁。基辅市市长克利奇科坦言,部分防空导弹碎片坠落导致民用设施受损,进一步加剧了混乱。

国际社会的反应尤为明显,北约成员国在军费开支和对乌援助上矛盾凸显。美国要求将防务开支提升至 GDP 的 5%,但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反对,认为 2% 已足够。

更关键的是,美国逐渐弱化对乌援助协调,甚至暂停部分武器供应,这让乌克兰感到孤立无援。欧盟虽承诺继续支持,但内部对能源价格和难民问题的担忧日益加剧。

此次袭击正值北约峰会前夕,俄方试图通过展示军事力量,向西方传递 “俄罗斯不可妥协” 的信号。此外,乌克兰此前对俄海军副司令的 “斩首行动” 也激怒了俄方,成为此次报复的导火索。俄国防部明确表示,袭击是对乌 “恐怖主义行径” 的回应,目标是 “摧毁乌军的战争潜力”。

对普通民众而言,这场袭击带来的影响触目惊心。基辅地铁部分线路因爆炸受损停运,居民楼、医院等民用设施被击中,民众被迫在防空洞里度过漫长夜晚。

能源系统的破坏导致部分地区停电,日常生活陷入混乱。更令人担忧的是,俄军的战术可能引发 “战争疲劳”,削弱国际社会对乌克兰的支持。

这场持续 10 小时的空袭,是否预示着俄乌冲突将进入更残酷的新阶段?当无人机和导弹成为常规武器,当防空系统在饱和攻击下逐渐失效,普通民众的安全如何保障?

或许,这场战争的走向不仅取决于前线的枪炮声,更取决于大国之间的博弈与妥协。但无论如何,受苦的总是那些在战火中挣扎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