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卫为什么最后成了光杆司令? 汪精卫在国民党的地位曾经高得吓人,当过国民政府主席和国民军委主席,但实权始终被蒋介石压着一头。 汪精卫手下不是完全没人,张发奎就算一个铁杆支持者。这位粤军名将打仗是把好手,北伐时他带的第四军猛打猛冲,把吴佩孚的精锐部队揍得七零八落,“铁军”的名号就是那时候打出来的。 1927年国民党内部斗得你死我活,张发奎毫不犹豫站队汪精卫,带着部队撑起武汉国民政府的门面。 汪精卫想反蒋,张发奎真敢干,张发奎的部队人数多、能打仗,汪精卫表面上确实有和蒋介石较劲的资本。 可问题在于,军队打仗要钱要粮,汪精卫在武汉主政,经济上根本玩不转,养兵的钱都掏不痛快。 汪精卫输就输在既不懂军事,又搞不定钱袋子。张发奎在宜昌起兵后想南下广西联合俞作柏反攻广东,可部队走到半路就撑不住了。 蒋介石一边派刘峙带兵追着打,一边撒钱悬赏,活捉张发奎手下连长赏一千,抓到师长直接给五万大洋。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张发奎的队伍越打越少。 汪精卫这边呢?口袋空空,连基本军饷都发得抠抠搜搜,拿什么激励士气?更要命的是,汪精卫自己遇事犹豫不决,性格里带着优柔寡断的毛病,战场上瞬息万变,哪经得起他来回摇摆? 结果张发奎在湖南被何键的部队拦腰截击,副旅长、团长都被抓了,士兵投降两千多人。 墙头草们一看汪精卫势弱,立马倒戈,俞作柏在广西刚举起反蒋旗帜,手下吕焕炎、杨腾辉转眼就被蒋介石用高官厚禄收买,掉头占了南宁。汪精卫的“护党救国”大戏没唱到一半,台柱子们全跑光了。 手里没兵又缺钱的汪精卫,政治野心却没死心。对权力的饥渴加上骨子里的懦弱怕死,让他昏了头。日本人趁机下钩子,派特务和他搭上线。 汪精卫彻底沦为日本傀儡是在1939年。5月他坐日本货船“北光丸”号潜回上海,6月又跑到东京拜码头,见了日本首相、陆相、海相一溜高官。 日本人赏他根骨头啃,同意他组建伪政府。当年12月30日,汪精卫咬牙签下《日华新关系调整要纲》,白纸黑字承认伪满洲国,把蒙疆、华北、长江下游和华南岛屿统统划成日本的“强度结合地带”,允许日军永久驻守,重要铁路、港口全交给日本控制。 他原先幻想的“和平合作”被现实碾得粉碎,连日本人承诺的两年撤军都成了空话。所谓“曲线救国”的画皮一撕开,里头只剩赤裸裸的卖国。 曾经忠心于他的张发奎,抗战时在战场上杀鬼子毫不手软,看清汪精卫真面目后,根本不屑与之为伍。 回头看看,汪精卫输光家底一点儿不冤。他搞政治斗不过蒋介石,玩军事指挥不动部队,管经济弄不来钱财养兵。 历史钉死他的汉奸罪名,哪是什么时运不济?全是自己一步步作出来的,本事配不上野心,又不敢真刀真枪争,最终只能靠卖国换顶傀儡的破帽子,遭千秋唾骂。 参考资料:汪精卫61岁病死,闻讯后蒋介石说了4个字,大快人心!——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