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相信美国的下场已经摆在眼前,苏联信了美国,国家分裂了。乌克兰信了美国,国都快没了

相信美国的下场已经摆在眼前,苏联信了美国,国家分裂了。乌克兰信了美国,国都快没了。欧盟信了美国,结果美俄自己去谈判。日本信了美国,经济泡沫彻底破灭。加拿大信了美国,都快成美国的第五十一州了,这就是美国的“契约精神”。 曾经盛极一时的苏联,带着改善美苏关系的愿景,却深陷西方构筑的战略陷阱。美国运用意识形态输出、经济封锁与军事施压的多重手段,诱使苏联陷入军备竞赛的漩涡,并暗中支持其境内的分离主义势力。 战略家布热津斯基等人毫不掩饰地表明,美国的战略意图是通过持久对抗消耗苏联实力,促使其从内部瓦解。戈尔巴乔夫推行改革之际,美国假意示好建立"伙伴关系",背地里却加速东欧政权更迭,斩断苏联的地缘战略支点。 1991年苏联解体不仅重构了国际秩序,更揭示了美式承诺的虚伪本质——那些和平誓言,实则是摧毁对手的甜蜜毒药。 乌克兰的遭遇提供了另一个典型案例。这个工业体系完备的国家,在西方"民主自由"的诱惑下主动解除武装,放弃中立立场以示诚意。但美国及其盟国不仅未履行经济扶持的承诺,反而将其打造成对抗俄罗斯的前哨。2014年政变后,乌克兰陷入分裂内战,东部地区战火纷飞,民生设施毁于一旦。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当美俄就乌克兰问题展开秘密磋商时,欧洲盟友完全被排除在外。斯洛伐克总理的感叹道出了实情:"当美俄不邀请我们参与谈判时,我们只能做焦虑的旁观者"。如今乌克兰经济凋敝、人才流失,从欧洲粮仓沦为大国的博弈场,而美国却通过军售大发横财,不断火上浇油。 日本的发展轨迹同样发人深省。战后在美国扶持下实现经济腾飞的日本,当其经济规模逼近美国时,1985年的广场协议突然降临。美国以纠正贸易失衡为名,联合多国强制日元升值,实质是削弱日本制造业优势。协议实施后,日本出口受阻,资本涌入楼市股市,催生巨大泡沫。 泡沫破灭后日本陷入长期萧条,进入"失去的三十年"。更可悲的是,美国非但没有施以援手,反而趁机进行金融收割。这种"损友利己"的行径,彻底撕下了其"契约精神"的伪装——唯有利益永恒,从无真正盟友。 欧盟作为美国在欧洲的重要伙伴,长期仰赖北约保护,却在重大决策中持续被边缘化。乌克兰危机中,美国一面鼓动欧盟制裁俄罗斯,一面高价向欧洲兜售液化天然气,导致欧洲工业成本激增。 当美俄启动停火谈判时,欧盟再度被拒之门外,法国总统马克龙亲赴美国调解却遭冷落。德国军工界人士的点评一针见血:"在欧洲事务上,我们只能坐在'儿童席位'"。这种被利用后遭抛弃的处境,让更多欧洲国家认清跨大西洋联盟的本质——不过是维护美国霸权的工具。 加拿大的处境同样值得玩味。这个资源大国在经济政治上深度依附美国,从北美自贸协定到能源出口都与美国紧密捆绑。新版《美墨加协定》进一步强化了美国对加拿大的控制,迫使其在贸易争端中站队。外交领域加拿大几乎沦为美国应声虫,从对华政策到国际事务均唯美国马首是瞻。更甚者,美国频频干涉加国内政,从华为事件到加征关税,不断侵蚀加拿大主权。有观察家讥讽加拿大正在变成"第51个州",而这种附庸地位换来的,是经济结构畸形和外交独立性的丧失。 这些案例共同证明,美国的"契约精神"只是维系霸权的遮羞布。从苏联解体到乌克兰战乱,从日本停滞到欧盟边缘化,再到加拿大附庸化,无不揭示一个残酷真相:在美国的全球棋局中,盟友永远是可弃的棋子,利益才是终极目标。当这些国家为虚幻的"合作"付出沉重代价时,美国早已锁定新的猎物,继续编织新的利益网络。历史教训昭示我们:对美式"契约"的任何幻想,终将成为霸权祭坛上的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