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俄罗斯启动军事行动时,唯一的核心诉求就是安全,就是想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长时间以来,俄罗斯一直把乌克兰当成关键缓冲带,北约的军事力量直插乌克兰莫斯科觉得自己的西部安全彻底没有保障。   开战初期俄罗斯希望用“速战速决”吓住乌克兰政府,也传递给西方一个信号,别人可以改变,但乌克兰无论如何不许纳入西方阵营。   可战争一开打俄罗斯就意识到事情远没有想象的简单,乌克兰政府没有崩溃,反而使出了全力抵抗,来自欧美的支援一波接一波,武器、弹药、资金、情报外加国际舆论,几乎全部倾斜到乌克兰一边。   一场被设想为几周解决的军事行动变成了欧美对俄罗斯的全面竞赛,对于俄罗斯来说战争性质被动转变,不再是简单的地缘问题,而直接升级成和西方世界的正面对抗。   从这一步开始俄罗斯的战略诉求开始变形,最先只是要乌克兰保持中立,后来目标变成实际控制部分乌克兰领土。   俄罗斯不仅没有撤军,还在顿巴斯等地加强军事存在,过去三年乌克兰东部和南部被反复拉锯,但总有大块地区牢牢在俄罗斯手里,俄罗斯变得更关注土地实际掌控,把这视为自身安全的“缓冲区”,也作为未来谈判的重要筹码。   俄罗斯国内的氛围变了,庞大战争消耗和大量伤亡在国内引发讨论,有人质疑有人支持,但普京政府不断强调这不是简单的俄乌冲突,而是和整个西方体系的博弈,甚至称其为保卫民族利益和“历史正义”。   在这样的舆论环境和官方叙述下,战争变得更像是一场捍卫俄罗斯大国地位的“必须之战”。   这场冲突不只改变了乌克兰和俄罗斯,还重塑了全球格局,俄罗斯与欧美几乎断绝了正常往来,制裁、能源封锁、金融阻断,让俄罗斯经济承受巨大压力,俄罗斯转而加深和亚非拉国家的合作。   与中国、印度,他们并未加入对俄制裁,反而扩大了贸易和安全协作,这种新阵营的形成,也让俄罗斯不再完全依赖西方体系,有了“背靠”的选项。   西方方面同样没有松劲,各种制裁不断升级,军事援助没有停止,对乌克兰的支持从装备武器到经济、社会重建全都涵盖,逼得俄罗斯不得不长期投入更多资源,实际上把双方都逼进了战略消耗战,俄罗斯想轻易抽身出来主动放弃之前所达成的实际控制,已经变得极其困难。   而战争还在全面消耗中继续,俄罗斯损耗了大量坦克装甲,伤亡数字居高不下,部分报道提到有数十万士兵伤亡,经济压力也越来越重,卢布汇率持续低迷,西方资本撤出,国内民众日常生活受到广泛影响。   对普京来说,一旦在乌克兰“认输”,很可能被国际和国内都视为失败,那带来的政治后果更不可控。    信息来源:安徽视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