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错付了!”北京一老人发现自己500万元的存单是假的后,急忙报警,调查后发现伪造假存单的人是他女婿,真存单里的钱被女婿陆陆续续取出来,用于高消费和还高利贷,得知真相的老人崩溃大哭,网友:老丈人真没有把他当外人! 据法治进行时7月10日报道,北京顺义的银行大厅里,刘先生攥着存单的手止不住发抖。柜员反复核查后,轻声却又无比沉重地告诉他:“这张存单是假的,账户里根本没有500万。”
这位攥着毕生拆迁款存单的老人,瞬间觉得天塌了——更让他崩溃的是,后续警方调查揭开的真相:偷走钱、伪造假存单的,竟是他一直当作家人的女婿。
刘先生家赶上拆迁,2023年拿到500万补偿款后,他第一时间存进银行。因为信任女婿王某,连存钱时都带着他:“年轻人懂流程,一起去省心。”
谁能想到,这次“信任托付”,成了隐患的开端。王某默默记住了存单密码,也记住了这笔钱的“分量”——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像往常一样陪刘先生唠家常,没人察觉他心里的算盘。
王某开始行动了。他偷出真存单,用记住的密码分次转账:几十万还高利贷窟窿,十几万买奢侈品充面子…… 500万像流水般被挥霍,可高利贷的催债电话没停过,他不敢坦白,更不敢收手。
为了拖延暴露时间,他甚至找人伪造了一张“以假乱真”的存单:纸张质地、银行印章、金额数字,每处都模仿得小心翼翼。当假存单被悄悄放回原处时,王某还侥幸想着“能瞒到天荒地老”。
2024年夏天,刘先生想给孙女凑买房首付,兴高采烈地拿着存单去银行。柜员的一句“假存单”,让他瞬间懵了。
反复翻看存单、确认账户余额后,老人慌了神,颤抖着报了警。警方顺着银行流水一查,取钱记录直指王某。面对铁证,王某坦白:钱全被用来还高利贷、挥霍享乐,假存单就是“缓兵之计”。
得知真相时,刘先生在派出所崩溃大哭:“我把他当家人,带他去银行都没防备,他怎么能坑我养老钱啊……” 那句“没把他当外人”,成了最扎心的讽刺——他掏心掏肺的信任,成了女婿眼里的“提款密码”。
案件移交法院后,法官解释:偷拿近亲属财物若获谅解,通常可不按犯罪处理,但女婿与岳父母在法律上不属于“近亲属”。再加上500万属于“数额特别巨大”,最终王某因盗窃罪获刑12年、处罚金12万元。
这事在网上传开后,评论区满是唏嘘。有人痛骂:“老丈人把女婿当家人,女婿把老丈人当ATM,这背叛比外人捅刀还狠!”
也有人反思:“信任是情分,但大额钱财面前,哪怕亲人也得留个心眼。” 还有人盯着“近亲属”法律定义讨论:“原来女婿不算近亲属?
这提醒大家,亲情和法律的边界得提前看清。” 字里行间,全是普通人对“家庭信任该咋守护”的共情与思考。
刘先生的遭遇,像一面镜子,照出亲情里最残酷的背叛——当信任被最亲近的人碾碎,伤口比任何欺骗都难愈合。
但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法律的力量:无论以什么名义践踏他人财物,都逃不过制裁。它提醒所有人:信任是珍贵的礼物,不是肆意挥霍的借口;家庭里的“真心”,不该成为被利用的软肋。
如今,刘先生的生活慢慢回归平静,可假存单的伤害或许要花很久才能抚平。这件事也给所有人敲了警钟:亲人的信任需要双向珍惜,面对大额财务,必要的“清醒”不是防备,而是守护情分的底线。
如果你遇到类似事,会无条件信任,还是留一点“心眼”?不妨在评论区聊聊——毕竟,守护信任的方式,值得每个人认真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