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7月9日,特朗普宣布:8月1日起,美国要对八个国家加征巨额关税!菲律宾(20%)、文莱和摩尔多瓦(25%)、阿尔及利亚、伊拉克、斯里兰卡和利比亚(30%)、巴西更是增加到了50%。 (参考资料:2025-07-10 新京报——最高50% 特朗普再宣称对8国加征关税) 在全球经济这盘棋上,有些落子注定要改变棋局的走向,最近,大洋彼岸吹来的一阵“关税风”,就在全球贸易的平静水面上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究竟是一步深思熟虑的战略妙手,还是一把会伤到自己的双刃剑? 事情的起因,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在7月9日通过社交媒体公布的一项决定,他宣布,从2025年8月1日起,将对菲律宾、文莱、巴西等8个国家的特定产品加征高额关税。 清单上,菲律宾的商品税率是20%,文莱和摩尔多瓦是25%,阿尔及利亚、伊拉克等国则要面对30%的壁垒,而最受瞩目的,是巴西产品将要遭遇高达50%的重税。 这还没完,就在两天前,美方已放出风声,自今年8月1日开始,要对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到40%不等的关税,同时把原先承诺的“对等关税”谈判期也截止在这一天。 信号再清晰不过:美国的关税政策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一套组合拳,并且打击面相当广。 面对这种单边行动,谁也不会坐着挨打,首当其冲的巴西,反应尤为激烈,其副总统兼发展部长阿尔克明直言此举“不公平”,他的困惑很直接:明明美国对巴西是贸易顺差,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加关税,实在没任何理由。 进一步看,阿尔克明点出了一个更关键的问题:这种做法最终会伤到美国自己,他拿钢铁行业举了个例子,这盘生意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巴西是美国冶金用煤的第三大买家,用这些煤炭生产出的半成品钢材,再卖回美国进行精加工,现在对巴西钢材加税,等于直接抬高了美国下游产业的成本,用他的话说,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种忧虑,在国际社会也很有市场,联合国与世贸组织合设的国际贸易中心执行主任科克-汉密尔顿就说得更白了。 她指出,美国总统所谓延长谈判期限的做法,实际上加剧了市场的不确定性,“破坏了长期投资和商业合同”,她给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诊断:“长远来看,美国关税政策将对美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我看不到任何好处。” 这么看来,美国看似强势的关税大棒,其实内含着不小的“反噬”风险,巴西副总统的分析点明了直接的经济账:关税最终会变成美国自己产业链的成本,削弱自身竞争力。 而国际贸易中心的专家则从更宏观的视角,证实了这种自我伤害的可能性。 不过,比经济账更深的危机,是信任的瓦解,科克-汉密尔顿特别提到,这种单边主义正在不断侵蚀美国与主要贸易伙伴间的信任,这才是最棘手的地方。 关税可以调整,市场可以波动,可一旦信任的基石塌了,想再重建就难了,长期以往,美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的信誉和它所倡导的合作框架,都可能因此受到严峻考验。 挥舞关税大棒看似赢了面子,可如果输掉的是产业链的稳定和国际体系中的信任,这笔账,真的划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