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年,崇祯皇帝听说李自成挖了朱元璋的祖坟,断了大明风水,便给陕西总督汪乔年下了一道密旨:你去挖李自成祖坟,断他龙脉,汪乔年找到李氏坟葬竟发现一条白蛇……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明朝末年,天下风雨飘摇,崇祯皇帝登基之初便赶上了一个最糟糕的时代:内有贪官横行,外有流寇四起,李自成、张献忠等起义军像一股洪水,从西北一路冲向中原,所到之处官军节节败退,大明的江山就像风中残烛,随时可能熄灭。 最让崇祯揪心的是凤阳的失守,凤阳不是一般的地方,那是太祖朱元璋的老家,朱家的祖坟、牌坊、庙宇都在那里,李自成的军队攻下凤阳之后,不但把朱氏祖坟挖了,连朱元璋当年出家的皇觉寺也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这不是简单的军事胜利,而是赤裸裸的挑衅,对一个深信风水和祖宗庇佑的皇帝来说,这是灭顶之灾。 这个消息传到北京,崇祯气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他觉得,李自成已经不仅是在打仗,而是在动摇大明的根基,他的第一反应不是调兵遣将,而是想到“风水”这个词,他觉得,凤阳是朱家龙脉所在,李自成毁了那里,等于斩断了朱家的气运,既然对方能这样做,那自己为何不能还以颜色? 但这事不能明着做,一个皇帝亲自指挥人去挖起义军领袖的祖坟,说出去太荒唐,而且,前线将士若知道皇帝已经把希望寄托在风水上,谁还愿意拼命打仗?因此,崇祯决定暗中操作,他通过密信,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陕西总督汪乔年,指令的核心,就是要设法找到李自成家的祖坟,把它毁掉,切断“龙脉”。 汪乔年接到这个密旨后,心中忐忑不安,这可不是一件普通的差事,稍有不慎,不但可能激怒百姓,还可能引发更大的动乱,但他也知道,这是皇帝亲自下的命令,抗命的后果更不堪设想,他思来想去,决定从李自成的老家米脂下手,只有真正熟悉当地的人,才能找到线索。 他没有直接派兵,而是找了一个最值得信任的亲信,让他乔装成商人,悄悄潜入米脂县,他的目的是接触当地的县令边大绶,把任务悄无声息地交代下去,边大绶接到消息后,脸色发白,这种事情他从未碰过,心中充满了恐惧,可他也明白,皇命不可违,他观察了一阵,发现衙门里有个衙役叫张自祥,听说是李自成的远房亲戚,而且当年李自成祖父下葬时他还在现场帮过忙。 边大绶决定从这个人身上下手,他没有粗暴逼问,而是缓缓接近,他开始对张自祥格外客气,时常宴请他吃饭,喝酒,拉拢感情,张自祥逐渐放松了警惕,把边大绶当成了朋友,几次酒席之后,他开始吹嘘起自己和李家的关系,甚至不经意间说出了很多当年下葬时的细节。 边大绶听得很仔细,张自祥提到,李自成祖父李海下葬那年,坟里放了一盏铁灯,灯上刻着字,说是“此灯不灭,李氏长兴”,还说坟中放了一个黑碗,是怕日后找不到位置,这个黑碗是关键,祖坟中最显眼的标记。 得知这些,边大绶再也坐不住了,他连夜召集一队人马,带着工具,悄悄上了附近的山头,那些地方山高林密,坟头零星分布,许多都已经杂草丛生,他们一处一处地找,只要见到可疑的土堆就挖,天气闷热,蚊虫肆虐,但没有人敢停下。 连续几天的劳作后,他们终于在一个不起眼的坟前发现了那只黑碗,边大绶认定这就是李海的坟,士兵们继续往下挖,很快棺木露出地面,撬开棺材后,所有人都吓了一跳,棺中的尸骨竟然长满了白色的长毛,毛发像蛛网一样缠绕在骨架上,这还不是最怪的,在尸骨旁边,蜷缩着一条白色的小蛇。 这条蛇通体雪白,鳞片在微光下泛着冷光,它只有一只眼睛,头部鼓起两个小突起,就像是未成形的角,士兵们面面相觑,没人敢靠近,这种异象,在那个时代被视为“龙气未成”的象征,边大绶心中一震,连忙下令把蛇和尸骨一并焚毁,他不敢大意,深怕留下什么后患。 与此同时,汪乔年也得到了确认消息,他立即将此事上报京城,崇祯收到消息后,心中百感交集,他听说那条蛇只长一眼,头上带角,觉得这正是李自成“天命在身”的象征,如今被毁,或许真的能斩断李氏气运,那一刻,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仿佛压在心头的大石被挪开了一块。 但事情并没有因此结束,祖坟被毁的消息很快传到了李自成耳中,他震怒异常,立刻命令军中加快进攻节奏,对他来说,这不仅是对祖宗的亵渎,更是对他的“天命”发起挑战,他下令对明军展开更猛烈的攻势,誓要让崇祯血债血偿。 这场围绕祖坟的较量,不像战争,却又比战争更狠,一个是末代皇帝在绝望中求助玄学,一个是起义军首领被激怒后的全面反击,谁也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关口,决定双方情绪的,不是战局,而是一座荒山野岭里的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