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空军买战斗机真是好眼光!先拒了歼-10CE,再签了土耳其“可汗”战斗机,又试韩国的KF-21战斗机。7月9日,印尼又跑到韩国去了,在韩国飞行员的陪同下,试驾了韩国自研的“第五代”战斗机KF-21。 信源:搜据军事——印尼空军买战斗机真是好眼光!先拒了10CE,再签了土耳其“可汗”战斗机,又试韩国的KF-21战斗机 在东南亚的棋盘上,印尼正试图下一盘大棋,其“最低限度必需力量”计划的核心,便是对第五代战斗机的渴求。 然而现实却颇为骨感,印尼空军的现状堪称一部“万国牌”装备的活历史。 从美制F-16到俄制苏-27/30,再到新购的法制“阵风”,眼花缭乱的配置不仅让后勤维护成本一路飙升,也使得训练和技术标准乱成一锅粥。 与此同时,印太地区的天空早已风云变幻。南边的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F-35战机集群已然成型;北面中国的歼-20与歼-35,更是在南海实现了常态化巡航。 面对这种肉眼可见的代差压力,印尼深知,谁拥有五代机,谁就能掌握未来空战的主动权。可在这个档口,哪家的飞机才是解开自身困局的“药方”呢? 正当外界猜测之际,印尼上演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 一开始,雅加达传出消息,计划斥资百亿美元,向土耳其采购48架其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可汗”,合同周期长达十年。 谁知,就在这份协议的墨迹还未干透时,印尼又杀了一记“回马枪”。早在这之前,印尼空军飞行员就已重返韩国,试飞了KF-21“猎鹰”战机。官方也重启了关于该项目的谈判。 要知道,印尼曾是KF-21项目20%的出资方,后来却因拖欠研发费用与韩国闹得几近决裂。 为了拉回印尼这个伙伴,韩国也算拿出了血本。不仅将印尼需分摊的费用从1.6万亿韩元大砍至6000亿,甚至同意用棕榈油、咖啡等大宗商品抵账,还承诺让印尼深度参与核心生产。 韩国的算盘是,借印尼的订单敲开整个东南亚市场。 不过,KF-21终究是一款4.5代战机。它没有内置弹仓,雷达反射面积比F-35大一个数量级,机腹四个半埋式导弹挂架更是隐身的天敌。 但它毕竟采用了菱形机头、S型进气道等五代机设计语言,性能参数也确实比印尼现有的F-16和苏-30强出一截。更关键的是,KF-21项目进展更快,预计2026年底就能交付首批量产机。 而印尼一边吊着法国土耳其,转而又投往韩国的怀抱,这一番操作,并非简单的左右摇摆,而是一场精心计算的博弈。 印尼通过同时接触韩国KF-21和土耳其“可汗”,意在多方压价,迫使供应商在技术转让和本地化生产上做出最大让步。 至于中国战斗机在性能、价格和性价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印尼最终并未选择购买,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装备体系来看,印尼空军目前装备有33架F-16和16架苏-27/30战斗机,其后勤维护体系已经相当复杂。 若再引入中国的歼-10战斗机,将面临美、俄、中、法四国战机的协同难题,这将极大地增加后勤保障和维护成本。 况且印尼在国际关系中一直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力求在大国之间保持平衡。 印尼担心过度依赖中国会招致美国的制裁,此前印尼曾因计划购买苏-35战斗机而面临美国的压力,最终不得不放弃。 此外,购买战斗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寻求大国的庇护,而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无法提供类似美国或其他大国那样的“保护伞”,这也影响了印尼的决策。 技术转让问题也是印尼考虑的重要因素。印尼对高端航空制造技术有着强烈的渴望,不仅仅满足于购买成品战斗机。 土耳其在与印尼的军事合作中承诺,将让印尼参与其第五代战斗机“可汗”的生产,并提供部分技术转让。 尽管中国战斗机在性能和性价比上具有优势,但综合考量之下,使印尼最终未选择购买中国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