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当局抗议无效!赖德清集结2万人“以武拒统”前夕,大陆正式宣布启用新航线,谁料台当局立马跳出来表示反对,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台当局反对没任何意义。 台湾地区行政机构负责人赖清德将“汉光演习”延长至十天九夜、高调展示所谓“城镇防卫”能力时,大陆选择在演习前三日启用M503航线的W121衔接段,这条距离所谓“海峡中线”仅4.2海里的新航线,直接让台当局搞的“海峡中线”安全壁垒成了摆设。 这条早在2007年就获国际民航组织批准的航线,原本是为缓解东南沿海空域拥堵的常规操作,却被民进党当局刻意塑造成“主权符号”。他们声称大陆“单方面改变现状”,却刻意回避三个关键事实:一是航线完全位于上海飞行情报区内,属于大陆主权管辖范围;二是当年为释放善意,大陆曾主动将航线西偏6海里;三是民进党自己拒不承认“九二共识”,早已单方面切断两岸协商渠道。这种双标操作暴露了其真实意图——通过制造“大陆威胁论”来转移岛内矛盾,为赖清德延长军演、追加军购的激进政策找借口。 赖清德突然将演习规模扩大至2万人并重点演练巷战,与航线争议形成鲜明对照。台军在台中清泉岗基地堆满燃烧轮胎和水泥路障的卫星照片流传网络,这种“焦土战术”配置恰恰印证了其战略困境:明知滩头防线难以抵挡解放军,只能寄希望于把城市变成战场。但现代战争早已不是人海战术的较量,当台军士兵还在模拟巷战时,大陆启用新航线带来的空域管控升级,已从体系层面碾压了这种徒劳的抵抗。更讽刺的是,台当局高调抗议的航线每日为两岸航班提升20%准点率,这种民生红利与其鼓吹的“安全危机”形成荒诞反差,让所谓“抗中保台”口号越发苍白。 深层来看,这场博弈揭示了两岸力量对比的根本性转变。大陆通过民航管理这类民事手段宣示主权,既符合国际规则又难以被外部势力指责,而台军延长演习、采购美制武器的举动,反而暴露其对美军售的路径依赖。当解放军072A登陆舰在基隆外海50海里自由巡航而台军未敢拦截时,所谓“以武拒统”的虚张声势已不攻自破。历史总是充满戏剧性——1954年美军随手划定的“海峡中线”,在七十年后被大陆用民航航线、战机巡航、战舰巡逻的“组合拳”彻底解构,这种降维打击注定让台当局的抗议沦为一场政治行为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