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偕王谭体元以“屡败屡战”的孤勇,同太平天国走到了最后。 从一而终,偕王殉国! 这

偕王谭体元以“屡败屡战”的孤勇,同太平天国走到了最后。 从一而终,偕王殉国! 这位从广西象州走出的壮族将领,从金田起义的童子兵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统帅,在天京陷落后仍坚持抗清近两年,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中评价他“虽部众俱失,仍能奋身自效”,堪称“太平天国南方大军最后牺牲的英雄人物”。 谭体元十五岁投身金田起义,随太平军一路征战至南京。 天京事变后,他随翼王石达开远征,历经赣、浙、闽、湘诸省,在庆远府战役中崭露头角,获封“青天豫”。 1859年石达开部在广西分裂,他毅然率部北返,历经九死一生回归天朝,隶属侍王李世贤麾下,参与了攻打雨花台、保卫常州等关键战役,因战功晋升忠信朝将,最后的1863年受封偕王。 天京陷落后,谭体元随干王洪仁玕护送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在江西石城遭遇清军伏击,幼天王被俘,黄文金战死。 全军覆没,他孤身突围后,剃发易服辗转至福建光泽,与花旗列王黄宗保会合,再次投入战斗。 此时他的直属部队已损失殆尽,却仍以“老兄弟”的威望收拢散兵,在闽粤赣边境重建抗清据点。 “无根据地的流动作战”虽艰难,却为太平天国保留了最后的火种。 后转战多出,投奔了汪海洋,由于手下无兵备受冷落……,但因为本人,没有瑕疵到也没有被汪海洋忌惮。 射猎坳之战最后的大胜绝唱 1865年春,左宗棠调集三省清军形成合围,企图将太平军聚歼于福建。 他不受汪海洋信任,但又无人可用,谭体元临危受命,汪海洋给了他两千多人,加上自己亲兵,共计三千人马左右在永定射猎坳阻击清军断后。 他故意遗弃辎重诱敌深入,待湘军精锐六营踏入隘口,立即指挥太平军掀翻预先堆砌的巨石,阻断退路,随后投掷浸油火把引发山火,将清军困于浓烟毒雾之中。 他亲率五百精锐冲锋陷阵,连劈三名护兵,直取清军指挥中枢,阵斩总兵丁得胜,歼灭湘军近三千人,缴获洋枪千余支。 此战不仅迟滞了清军围剿步伐,更使谭体元声威大振,周围散兵流民来投,三个月内兵力扩充至一万五千人。 “以地形为刃,以诱敌为机,实为太平军后期战术之绝唱”。 射猎坳之战的胜利未能改变战略颓势。1865年12月,康王汪海洋率部攻占广东嘉应州,左宗棠随即调集重兵形成重围。 1866年1月,汪海洋在突围战中重伤身亡,谭体元临危受命统领余部。 面对孤城无援的绝境,他一面组织军民加固城防,一面秘密筹划突围路线。 2月7日夜,他率残部从西南门突围,自己亲自垫后阻击追兵。 在黄沙嶂险峻山路中,太平军因饥疲交加、迷路坠崖者不计其数,谭体元身中数弹仍坚持战斗,直至坐骑被炮火击中,他坠崖重伤后被俘。 被俘后,谭体元“词气不屈,引颈就刃”,在嘉应州松口堡英勇就义,时年三十岁。 他的牺牲标志着太平天国南方余部的彻底覆灭,正如罗尔纲所言:“天国封王二千七百余,大江以南,在军中者,惟偕王最为后死云”。 谭体元的抗争,缺乏统一指挥、后勤断绝、内部派系争斗。 但他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在天京陷落后仍转战闽粤赣三省,先后组织十余次大小战役,歼敌逾万。 射猎坳之战的胜利、嘉应州突围的悲壮,皆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与坚定的革命意志。 他在汪海洋部中调和石达开旧部与李秀成系统的矛盾,避免了太平军的过早分裂。 从金田起义的童子兵到嘉应州的断头将军,谭体元用生命诠释了对太平天国理想的坚守。 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的英雄史诗,更是那个时代农民革命不屈精神的缩影。 “偕王战死之日,天国余烬俱灭矣”! #太平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