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必须意识到,俄罗斯打得越久,诉求就会越多。俄罗斯1年1700亿美元军费,三年多几千亿美元砸下去,付出了这么大代价,俄罗斯要求的停火条件自然会越来越苛刻。 除了天价军费,更让人触目惊心的是人员损失。俄军的阵亡和负伤人数加起来,已经到了百万级别——当一个国家为一场战争付出这么多,不可能再像刚开始那样,轻轻松松就收手。 战争刚爆发时,俄罗斯的诉求其实很明确:保住克里米亚,同时让顿巴斯地区获得特殊地位。 那时候,这些要求更多是为了保障边境安全,避免北约东扩直接抵到家门口,也为了保护当地说俄语的居民。但随着炮弹一轮轮落下,士兵一批批上前线,情况慢慢变了。 当俄罗斯发现,拿下顿巴斯和克里米亚需要付出远超预期的代价,而乌克兰又在西方支持下硬顶不退,他们的诉求就开始升级。 先是把乌东四州纳入版图,理由是“这些地区已经实际由俄方控制,且当地民众有加入俄罗斯的意愿”。但这还没完,最近几个月,俄罗斯官方和媒体开始频繁提及哈尔科夫和苏梅州。 这两个州靠近俄罗斯本土,战略位置重要,一旦纳入控制,既能巩固乌东地区的安全,也能进一步压缩乌克兰的战略空间。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每多打一天,俄罗斯就得多消耗一天的资源,前线士兵的伤亡就可能多增加几百人。 而这些消耗,最终都会转化成谈判桌上的筹码:“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凭什么只拿这么点?” 就像做生意,前期垫了一大笔本钱,后期肯定要想办法赚回来,甚至要赚得比本钱多,不然就是亏本买卖,国内民众这关也过不去。 更关键的是,这场战争正在重塑俄罗斯的内部结构。普京这几年明显在有意识地,提拔那些在战场上立过功的青年军官。 现在俄军里,不少关键岗位已经换成了这些“战场派”,而按照这个趋势,未来二三十年,俄罗斯的核心领导层大概率会被这批人占据,他们对乌克兰的态度只会比现在更硬。 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未来的对乌政策很难有软化的可能,只会沿着“以战促谈、以打保控”的路线走下去,甚至可能比现在更激进。 反观乌克兰,现在的处境其实很被动。一方面,自己的国土不断被蚕食,人口流失、经济崩溃,仗打得越久,恢复元气的难度就越大; 另一方面,依赖的西方援助也不是无限的,一旦西方的援助断了档,乌克兰手里能打的牌就更少了。照这个趋势拖下去,对乌克兰只会越来越不利。 俄罗斯已经把自己的国家命运和这场战争绑在了一起,付出的代价成了不断抬高诉求的“本钱”;而乌克兰耗下去,只会让自己失去更多。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