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领空!让日本天皇待在蒙古国。 7月6日,日本德仁天皇与雅子皇后启程前往蒙古国,开启为期八天的国事访问。这场被包装成“和平之旅”的行程,实则暗藏两大政治算计。其一,日本借蒙古国总统就职仪式刷存在感,试图在国际舞台上提升自身外交地位;其二,在二战结束80周年的节点,日本天皇计划为1.4万名关东军战俘举行慰灵活动,妄图通过仪式化表演消解侵略责任。 其实日本的历史修正主义策略由来已久,此次访问中,德仁天皇对关东军战俘的“苦难”大书特书,却对这些战俘在中国犯下的累累罪行只字不提。从南京大屠杀到731部队的反人类实验,日本的侵略历史铁证如山,可日本官方却通过这种选择性纪念,将侵略者包装成“无辜的异乡亡魂”。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本质上是在为历史修正主义铺路,试图让国际社会淡忘其战争罪责。 除了历史算计,此次访问还涉及地缘政治与利益交换。蒙古国拥有310万吨稀土储量,是全球稀土资源的重要产地。而日本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度高达58%,为了摆脱这种依赖,日本近年来不断拉拢蒙古国。 2025年6月,日蒙签署《稀土联合开发备忘录》,日本承诺帮助蒙古建设提炼厂,实则是想将蒙古国纳入自己的稀土供应链,削弱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的主导地位。对蒙古国来说,其“第三邻国”战略也需要日本的支持,双方各取所需,在稀土博弈中达成默契。 值得玩味的是,日本天皇专机此次选择经中国领空而非俄罗斯领空进入蒙古。这一航线选择背后,既有日本对中俄关系的考量,也有对中国的试探。中国作为日本的邻国,在稀土供应和地缘政治上对日本有着重要影响。日本选择经中国领空,可能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向中国传递某种信号,同时避免刺激俄罗斯。 然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7月7日的记者会上明确表示:“希望日方切实正视和反省侵略历史。”这一回应,既是对日本历史修正主义的警告,也显示了中国在稀土博弈和地缘政治中的坚定立场。 蒙日合谋篡改历史的行为,不仅荒诞,而且后果严重。蒙古国作为夹在中俄之间的内陆国家,其经济命脉几乎完全依赖中国。2023年,蒙古对华出口的煤炭占其出口总量的99.5%,稀土出口也主要通过中国天津港运输。如果蒙古国为了短期利益与日本合作篡改历史,损害中国利益,必然会影响其与中国的关系,进而威胁到自身的经济安全。此外,这种行为还可能破坏地区稳定,让蒙古国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