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已经恢复,但正面战场上,俄军依然在有序推进,目前俄军对乌中部第

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已经恢复,但正面战场上,俄军依然在有序推进,目前俄军对乌中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持续进攻。已攻占该州矿产要地达奇涅村。该村距离州内的乌军重要后勤补给枢纽梅热瓦亚仅28公里。这意味着俄军很快就能摧毁乌军的后勤补给枢纽。继续朝着乌克兰的纵深推进。恕我直言,美国对乌克兰的军援,也不会改变战场上的结果。比如即将交付的10套爱国者导弹,估计也就能给基辅增加一点防空能力,对整个战局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如果欧美真的想在战场上反败为胜,军援根本没太大的意义,除非直接派兵参与。但在俄罗斯的核威慑下,他们敢吗? 达奇涅村的矿场里,俄军士兵踩着没膝的煤灰清点战利品——乌军仓皇撤退时,连仓库里的炮弹引信都没来得及销毁。这个藏在顿巴斯矿区的小村庄,地下埋着乌克兰30%的焦煤储量,现在成了俄军的前进基地。无人机拍到的画面里,俄军的装甲车队正沿着矿区铁路线推进,28公里的距离,对他们来说不过是两天的路程。梅热瓦亚枢纽的乌军慌了神,连夜往西部转运弹药,可铁路桥早就被俄军的高精度导弹炸断,卡车队在泥泞里陷成一串,成了无人机的活靶子。 10套爱国者导弹运抵基辅那天,防空警报正好响了。操作员们手忙脚乱地架设设备,可雷达屏幕上同时出现12个目标,系统直接过载黑屏——俄军早就摸透了这套系统的软肋,用廉价无人机当诱饵,真导弹混在中间突防。有乌军士兵在社交平台吐槽:“这玩意还不如老式高射炮管用,至少不会卡壳。”这些导弹确实能拦下几枚飞向基辅的巡航导弹,却拦不住俄军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的推进,就像给漏船补了个小洞,船该沉还是沉。 欧美不敢派兵,明眼人早看出来了。北约秘书长在布鲁塞尔的闭门会议上,把俄军的核威慑评估报告翻得卷了边。里面写着,俄罗斯的战术核武器已经部署到白俄罗斯,射程覆盖整个欧洲。德国防长偷偷算了笔账,要是派兵参战,至少得调动5个装甲师,可现在国内的坦克库存还不够填乌克兰的窟窿。法国总统更直接,在电话里跟拜登说:“我们的士兵还没准备好为基辅送死。” 军援的猫腻其实藏在细节里。美国这次给的“标枪”导弹,生产日期是2010年,保质期早就过了一半;欧洲送的炮弹,有三成是从仓库角落里翻出来的冷战存货,乌军炮手说“打三发就得卡壳一次”。这些东西运到前线,撑死了让乌军多撑几天,想反败为胜?除非俄军自己停下脚步。可现在俄军的后勤线越拉越长,从克里米亚到顿巴斯的补给铁路天天通车,士兵们吃的罐头还是热乎的,这仗怎么打? 俄罗斯的核威慑不是吓唬人。普京在索契的军事会议上,指着地图说“谁越过红线就用一切手段反击”,旁边的将军们集体敬礼。这话传到北约总部,那些喊着“强硬对抗”的政客立马收了声。他们清楚,跟俄罗斯打常规战争或许有胜算,可一旦沾染上核阴影,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就像去年波兰想在乌克兰西部设“安全区”,美国一句“可能引发核冲突”,这事立马黄了。 乌军士兵在梅热瓦亚枢纽的掩体里,听着远处的炮声数军援清单。10套爱国者、200辆装甲车、5000发炮弹……这些数字看着唬人,摊到整条战线,连塞牙缝都不够。有老兵跟新兵说:“别指望那些导弹了,真要守住这里,得靠我们自己的命填。”可现在连填命的人都快没了,征兵站里,18岁的少年越来越多,训练三天就被推上战场。 美国恢复军援,更像给盟友演的一出戏。告诉欧洲“我们还在支持乌克兰”,顺便给国内选民一个交代。可战场上的事,从来不是演出来的。俄军离梅热瓦亚越近,乌军的溃败就越快,等后勤枢纽一丢,前线的士兵就算拿着最先进的武器,也得饿着肚子打仗。到那时候,别说10套爱国者,就是100套,也挡不住俄军的推进。 说到底,战争拼的不是谁的军援多,是谁能把资源真正用在战场上,是谁敢赌上全部家底。欧美不敢派兵,俄罗斯敢用核威慑兜底,这就已经注定了军援改变不了什么。乌军的防线像块被水泡透的木头,随便一敲就碎,再多的钉子钉上去,也撑不了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