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这一记重拳,直接打在了台湾军工的命门上。 7月9日,就在台湾当局大张旗鼓搞"汉光演习"的时候,商务部突然发布公告,把8家台湾军工企业列入出口管制名单。 这一招来得又快又狠,连个缓冲期都没给,直接断了这些企业的稀土供应。 要知道,现代军工离了稀土就像人断了粮,再先进的武器也造不出来。 稀土这玩意儿看着不起眼,可它就像军工产业的"维生素",少了它啥都玩不转。 战斗机发动机的耐高温叶片、导弹的制导系统、军舰的雷达设备,甚至连士兵用的夜视仪,都离不开这些稀有金属。 台湾这些军工企业平时吹嘘自己多厉害,可一查它们的供应链,核心材料八成以上都得从大陆进口。 这次被点名的8家企业,个个都是台湾军工的顶梁柱。 汉翔航空是台军战机的"保姆",F-16V升级维护全靠它; 中山科学研究院更不得了,号称台湾的"军工大脑","雄风"导弹就是它的杰作; 还有那几家造船厂,台海军九成以上的军舰都是它们造的。 现在大陆一断供,这些企业立马就傻眼了。 有业内人士透露,汉翔航空的库存最多撑三个月,到时候生产线就得停工。 台湾当局不是没想过找其他路子。 去年他们就偷偷跟澳大利亚谈过稀土买卖,结果人家开价是大陆的5倍不说,运输还得绕大半个地球。 更尴尬的是,最后发现澳大利亚的稀土矿也得送到大陆加工才能用。 其实大陆这一手玩得特别高明。 不像美国制裁动不动就搞"全面封锁",咱们是精准打击,专挑那些最依赖大陆供应链的企业下手。 这么一来,既达到了制裁效果,又避免伤及无辜。 这种"点穴式"制裁比全面封锁更难受,因为它让被制裁者明明浑身是劲,就是使不出来。 更绝的是制裁的时机选择。 挑在"汉光演习"期间出手,明摆着就是告诉台当局:你们演戏再卖力,我断你后勤补给,看你能撑多久。 台军这次演习不是还搞什么"城市巷战"吗?可要是连枪炮都造不出来了,还打什么巷战?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台湾军工的尴尬处境。 这些年他们一直吹嘘要搞"自主国防",结果一查账本,关键材料全得进口。 光是一个战斗机发动机的叶片,就得用大陆的稀土材料。 有统计显示,台湾军工企业六成以上的核心零部件都依赖外部供应,其中大部分都绕不开大陆。 其实大陆这次出手早有预兆。 去年修订的《出口管制法》就明确提到,对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可以实施精准制裁。 这次拿稀土开刀,就是要让"台独"分子明白,搞分裂是要付出代价的。 而且这还只是开始,要是还不收敛,后续可能连特种钢材、高端芯片这些都会受限。 到那时候,台湾军工就真成无米之炊了。 现在最着急的恐怕是那些被制裁的企业。 有消息说,名单公布当天,几家企业的股票就应声下跌。 更麻烦的是,很多正在进行的军工项目都得暂停。 比如台当局吹嘘的"潜艇自造"计划,主要承包商台船公司就在制裁名单里。 没有大陆的特种钢材,这潜艇怕是要永远停在图纸上了。 说到底,大陆这次制裁传递的信号很明确: 国家统一的决心不会变,任何"以武谋独"的幻想都会被现实击碎。 稀土断供只是第一步,如果"台独"势力还不收手,等着他们的将是更严厉的反制。 毕竟在现代工业体系里,没有哪个地区能完全脱离大陆供应链独善其身。 台湾军工这次吃的苦头,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