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3年没有给我涨过工资了,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却越来越大!突然有公司高薪挖我,我马
公司3年没有给我涨过工资了,工作量和工作强度却越来越大!突然有公司高薪挖我,我马上就跟经理提出了离职。没想到,他一直跟我说要找到能顶替我工作的人之后,我才能离职,看在工作多年的份上,我也只得勉勉强强地答应了!
走进经理办公室时,老周正对着电脑揉太阳穴,显示器上的项目进度表标着三个刺眼的红色延期。他看见我手里的离职报告,手指在键盘上悬了半天,突然从抽屉里摸出盒没拆封的茶叶:“小张,这雨前龙井你尝尝,上周客户送的。”我没接,将报告推过去时,指甲不小心刮到桌面的划痕——那是前年赶项目时,我用美工刀划下的记号线。
“给我两周。”老周的声音带着点恳求,指节叩着桌面,“现在部门就你能顶起这块业务,新人来了你带带,算我求你。”我想起三年前入职时,他手把手教我做报表,加班时总记得给我带份热乎的馄饨。窗外的梧桐叶被风吹得沙沙响,我最终在报告的生效日期栏里,填了“30日后”。
没想到这一拖,就拖到了月底。HR招来的两个新人,一个连基础的函数公式都弄不清,另一个总在开会时刷购物软件。我把三年积累的客户资料整理成文件夹,标红的重点写了整整五页纸,新人却总说“记不住”。有天加班到十点,我看着电脑里未回复的23封邮件,突然发现老周偷偷在我桌上放了杯热奶茶,杯套上印着公司三周年的logo——那是我刚入职时的纪念品。
转折发生在第二周的部门会议。老周当着所有人的面说:“小张这岗位很重要,必须培养出能独当一面的人才能走。”我刚要开口,新来的实习生突然举手:“周经理,张哥上周就把流程表发我了,我觉得我能试试。”小姑娘推了推眼镜,打开自己做的客户分析表,数据清晰得像用尺子量过。
那天晚上,实习生敲开我办公室的门,手里拿着个笔记本:“张哥,这是我整理的疑问,您能讲讲吗?”我看着她本子上密密麻麻的批注,突然想起刚入职的自己。她指着其中一条说:“您标红的那个李总,是不是特别喜欢在电话里聊足球?”我愣住,这细节我从没写在资料里,是跟了两年才摸透的习惯。
“我听前台说的。”她有点不好意思,“我每天提前半小时来,就想多问问。”我突然明白,有些人需要手把手教,有些人却会自己找路走。接下来的五天,我带着她跑了三个客户,看着她在谈判桌上虽然紧张,却条理清晰地阐述方案,老周站在会议室门口,偷偷朝我竖了竖大拇指。
离职前一天,我收拾东西时,发现抽屉里藏着个信封。打开一看,是张五千块的购物卡,附了张纸条:“这是这三年的调薪差额,公司规定不能补工资,只能这样了。”字迹是老周的,笔画里带着点颤抖。我拿着卡去找他,他正对着电脑叹气,屏幕上是我的离职报告,审批流程已经走到了CEO那里。
“拿着吧。”他没抬头,“我跟财务磨了两个月,就想让你走得舒坦点。”我把卡放在桌上:“周哥,我不是为了钱。”他突然抬起头,眼圈红了,“我知道,是公司对不住你。”窗外的阳光斜照进来,落在他鬓角的白发上,我才发现这三年,他好像老了不少。
最后一次部门聚餐,实习生敬我酒时,手里的杯子晃了晃:“张哥,我会好好干的。”老周抢过酒瓶给我满上,“到了新公司别逞强,记得按时吃饭。”我看着满桌的人,突然想起刚入职那天,也是在这家餐馆,老周拍着我的肩膀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
离职手续办完那天,我走出写字楼,实习生追出来塞给我个袋子:“张哥,这是我自己做的客户手册,您留着万一用得上。”袋子里还有包茶叶,是我常喝的那种。手机响了,是新公司的HR:“张经理,明天上午九点方便入职吗?”我抬头看了看天,秋高气爽,像极了三年前我第一次走进这栋楼的那天。
坐地铁时,收到老周的微信:“刚看了你的交接表,比我当年做得好。”我笑着回了个加油的表情,突然明白,有些告别不是结束。就像那些我教给新人的经验,就像老周偷偷塞给我的奶茶,总会以另一种方式,留在彼此的人生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