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合资品牌的同学交流,大家讨论最多都是拿日产 N7 来举例:
1、合资新车很难定价。
首先是 N7 的定价看。4.9 米的轿车定价 11.98 万起,如果大家都是合资中大型车,很多车型开始没法定价。比如你要比 N7 贵 5 万或者 8 万,原因是什么?
2、没有短板的产品力就是最大的防守。
其次从产品体验看。N7 虽然是 400V ,但是目前同级看充电功率、能耗表现在统计中变现很不错,再到空间、舒适性再到车机和智驾的定义,没有短板。
车机团队是之前原先几年的储备,因为最早日产的车机权限给国内比较高,所以N7作为第一个全栈中方负责的项目,整个组织开发的进度就会很快。如果其他品牌要 0-1 搭建一个车机项目,同样需要时间。
所以还是这个问题,当产品力都比较相近的情况下要比 N7 贵 5 万或者 8 万,有哪些原因。
3、合资过去最短板的智驾,现在怎么样了?
我们发现今年开始各家的智驾差异性变得很小。
早前大家讨论最多的无疑是合资品牌的智驾能力,但现在合资品牌有超过 90% 量产项目都给了 Momenta,因为 Momenta 是非华方案中,今年能最快落地的。
而一旦有一个合资品牌背书,Momenta 的方案就会“复制”的快。因为都是同源技术架构,给到各个方案的区别就很小,甚至便宜的高通方案也马上来了。
4、放弃油改电带来的决策挑战。
相比车型,其实架构的开发更难。对于整个合资大集团来说,为中国本土开发一个架构的决策挑战比一款车型更大,因为这意味着要付出巨额的成本,以及意味着外方将失去话语权。从架构到体验 0-1 都是中方团队来定义。
因为如果由海外主导,无论电子电气架构、产品节奏和产品力,又很难有竞争力。
N7 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原定去年发布的车因为产品力不够重新改了一次,不到一年,回归上市,又重回市场竞争力。
5、严格为用户产品体验负责。
过去合资品牌开会大家会聊安全、聊架构、聊整车。现在合资品牌开会大家开始聊产品、聊体验、聊用户口碑。
因为过去合资品牌的故事是固定的。但中方团队负责后,他们开始要为用户体验、用户口碑和品牌发展负责,所以自然而然就会为用户的体验负责。
日产开始开启 OTA 的发布会,后续也会慢慢接轨新势力的路径,开始走到用户中去...
东风日产n7合资纯电销冠n7首推o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