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污染太大了,西方都淘汰了,我国却还在发展!”这些年,总有人质疑风力发电,有一点

“污染太大了,西方都淘汰了,我国却还在发展!”这些年,总有人质疑风力发电,有一点被他们说中了,风力发电对西方来说,的确有污染。 2022年,全球风电总装机量逼近1000吉瓦。中国就在这其中稳居第一,装机量已经达到365吉瓦,比起十二年前增幅巨大。 而且数据还在一路上涨。中国的风场分布在内蒙古、甘肃等地,广袤的草原、沙漠成了风机的聚集地,日日夜夜为电网添砖加瓦。 中国需要风电,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用电量全球第一,电力缺口大,且生态压力不小。从前靠燃煤电厂支撑经济增长,但雾霾天数和健康支出都让人难以承受。 风电成了中国改善能源结构、减少空气污染的重要选择。 更别说中国每年都要应对能源进口的压力,能自主可控的风电,自然成了战略资源。再加上治理碳排的小目标挂在明面,风电项目一波接一波上马。 而且欧洲、美国的风电却完全不一样。德国风电占比相对高,但发展势头慢了下来。原因不难理解,地少人多,合适的风电场地所剩无几,向海上开发则意味着造价翻几番。 再加上民意压力大,风车噪声、景观破坏、杀鸟事件频频惹争议。美国天然气多,发电便宜,风电的经济吸引力直线下降。政策转向,导致很多项目进展卡壳。 风电“有没有污染”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不用烧煤,发电过程看似干净。但建风车是一道工序,钢材、混凝土的消耗少不了,制造过程自然要排碳。 风机退役,叶片回收处理成了新难题,目前很多还只能堆在地里,占地又影响环境。 可跟煤电厂相比,风电生命周期的污染说到底还是有限,发的电量多了,几年下来早把前期碳排抵消干净。 所以说,即便风电再有瑕疵,也远比煤电环保。正因如此,政策、技术、资金齐上阵,风电的成本降了,效率提升了,地方政府也愿意配合。 比如内蒙古风电基地选址恰当,风量稳定,发出来的电源源不断运送到东南沿海的高耗能省份。风电成了改善区域能源结构、增强电网稳定的重要一环。 当然,风电行业也在想办法解决“绿色焦虑”。西方正在探索新型可降解叶片材料,中国也有企业试点叶片回收再利用。 技术进步一点点攻克问题,为风电标准增添含金量。退役风机再利用、降噪改造、智能化运维,这些都在推进中。 风电不是“万能灵药”,但在新能源赛道上又难以绕开。太阳能受制于昼夜和天气,核电慢工出细活,风电成了最现实的补充。 每年因为风电的加入,全球都能减少大量二氧化碳排放,二十亿棵树都追不上这样的环保贡献。 中国与西方走了不同的路,一个看重当下的能源安全和减排效益,另一个则因为环境压力、社会意见和经济账重新审视路径。这不是谁对谁错,而是各自量力而行。